【紙媒寒冬】Playboy轉型再轉型 重新裸露又救到幾多?

撰文:黃立暉
出版:更新:

去年3月,Playboy宣佈停止刊登裸照,當時已有不少業內人士評論:「忠誠讀者的流失量將會比新的讀者多。」Playboy則聲稱網站流量卻因而由原本的每月400萬人次暴增至1600萬人次。無論如何,Playboy雜誌日前又宣佈將重新刊登裸露照片,並以「Nake is normal」作為封面標題重新出發。到底這是否「知錯能改」,又會否「善莫大焉 」?

(品牌圖片)

《Playboy》創辦人Hugh Hefner的兒子,亦即雜誌現任創意總監Cooper Hefner在Twitter承認,雖然《Playboy》呈現裸露的風格已經過時,但卻不應全面放棄全裸照片的刊出。「裸體本身並沒有問題,我們將重新抓緊雜誌自身的身分。」

有趣的是,打開新一期《Playboy》,全裸照片是重刊了,但呈現裸露的風格繼續過時,似乎雜誌雖旨在重奪身分,卻並未尋找到一個既符合讀者需要又切合雜誌風格的表現方式。(而這顯然是一個大難題。)

重刊的裸露照片,雖裸卻不放蕩;此外還是有部分以男性視點出發、較意淫及帶有偷窺元素的拍攝。(雜誌圖片)

《Playboy》的照片介乎於裸露與色情之間:既有歌頌女性的,也有滿足男性視覺的。但總括來說,含蓄而不猥褻。即使用上極端的男性角度,例如近距離特攝女性的私處,最少仍有內褲的一布之隔,有別於普遍四仔超hardcore大特寫,適量地拉開了一定的美感距離。這一貫的拍法是過往雜誌的成功之道,令這先鋒的情色雜誌在上世紀曾一度突破700萬銷量(1972年由Lena Soderberg擔任封面的11月號)。在互聯網興起之前,這一直服務着特定的男性讀者群:有學歷、成功、上進、高雅,定位從當年雜誌本身的廣告可見一斑。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問題是,無論照片拍得再高雅,建構的男性身分再成功,本質上全世界的男性都視之為J圖。不過過往的男士表面上較含蓄青澀,路走高端而偷窺的拍法很大程度足以滿足眾男人的性幻想。而今天普遍色情片的露骨拍法,其實早在互聯網興起之前已有跡可尋,例如《Playboy》的競爭對手《Penthouse》、《Hustler》等一早已經臣服於「龍虎豹」式的拍法,露骨基因一直都在,只是互聯網與情色片的流行催化了大眾男士的淫慾,更直接、坦誠地面對並接受自己就是當中的男性視點。

我問過些年輕一輩:「你不會想看些較有格調的J圖嗎?」他們回答:「咩叫較有格調嘅J圖?」對年輕男生來說,格調與J圖完全唔connect。J就J啦,月圓之夜打J之時,J圖與A片正正是釋放對女性佔有慾的時候,格咩調啫,平時仲唔夠抑壓牙?

所以,《Playboy》的品牌風格與這一代的情色期望難免背道而馳,要兩全其美實在艱難。

《Penthouse》及《Hustler》,其實如出一轍。(官方網頁圖片)

實際上,《Playboy》多年來並不是坐以待斃的。面對女權份子的無間狙擊,《Playboy》將副標題「entertainment for men」撤下(改為entertainment for all);2005年曾推出真人騷《The Girls Next Door》打開了女性市場。據稱,其觀眾之中居然有七成為女性。2010年更曾推出不含任何情色成份的「入屋」版成人網站The Smoking Jacket以避開辦公室的過濾軟件;新浪微博也出現了一個名為「@花花公子杂志」的半官方帳號以開拓中國市場。

即使如何扭盡六壬,今天《Playboy》的銷量已遠不如前。由最高峰的700多萬,降至今天的70多萬。據BBC報道,《Playboy》今天的主要收入非來自雜誌銷量,而是將品牌的標誌性兔子頭logo授權予化妝品、飲品及各珠寶品牌的收益之上。

其實大家心知肚明,雜誌銷量對今天的《Playboy》來說不是賺錢重點,但卻不能失去雜誌的存在,因為它正正關係着品牌周邊生意的影響力。所以即使《Playboy》今天宣布重施故技,也不過為保存品牌的地位而已。然而擁有這麼強烈的個性,品牌卻沒能建立更良好的設計及製作商品的基礎,叫人有印象的都只是與其他時尚品牌的合作,實是可惜。不知Cooper Hefner在重刊裸照後,還有甚麼板斧?

(Cooper Hefner Twitter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