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關東關西差別在哪?《守貞漫稿》圖文記錄19世紀三都風俗異同
東京和關西,無論口味偏好,還是時尚品味,就連笑點都有明顯差異。在交通手段尚不發達的時代,各地比現在更容易形成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幕末,江戶和關西的差異讓一個人經歷了文化衝擊,促使他將這些差異記錄在浩瀚的文字當中。
江戶的流行趨勢是「洗完頭髮挽個兵庫髻」。把頭髮梳攏到後面,然後在頭頂上做出一個扇形髮髻,用簪子別住。而關西女孩喜歡的則是挽成雙髻,插上笄,再將剩下的頭髮盤起來的「雙輪髻」。圖文並茂對東西日本的人氣髮型展開詳盡介紹——有人早在現代時尚雜誌誕生的200年前就已經這麼做了。這個人就是喜多川守貞,其著作名為《守貞漫稿》。
不止流行髮型。守貞對關東關西的和服潮流、民房樣式、消防瞭望台、人氣戲劇、勾闌瓦肆等各種事物都進行了比較。與如今東京與新大坂之間乘坐希望號僅需兩個半小時,互聯網上更是什麼資訊都能搜索到的時代不同,19世紀的江戶與京阪(京都和大坂)相距甚遠,人員往來並非易事,地方特色也就比現在更為鮮明。守貞耗時27年完成了這部巨作,海量的插畫和文字讓當時的庶民生活躍然紙上,鮮活地重現在我們眼前。
發現於淺草舊書店的近世民俗史的珍貴文獻
「余,文化七年庚午六月生於浪華。天保十一年九月來到東武。時年三十有一。閒居深川,患渾噩度日,欲著書一部,遂對幾執筆。此書專錄民間雜事以傳諸子孫。但求講述古今風俗,望不失其質樸。」
《守貞漫稿》開篇始於這樣一段文字。
說的是1840年,31歲的守貞離開大坂(大阪舊稱),來到江戶。在深川安頓下來後,每天埋頭讀詩經,忽然一天覺得這樣的日子過得太空虛,於是心念一動,決定寫本書。主題就寫民間雜事。
當時,刊登雜事的書籍叫「類書」。現在則叫做百科事典。到1867年的27年間,他完成了卷之一到三十和後集卷一到五(補遺),共計35卷的宏篇巨著。可惜無論是當時的統治者幕府,還是知識份子和大眾,連這部巨著的存在都毫不知情。直到日本開始走向近代國家道路的1901年,淺草的一家舊書店在書庫中發現了淹沒已久的作者親撰的《守貞漫稿》,這才將它賣給了帝國圖書館(現在的國會圖書館)。
價格為80日圓。當時1日圓相當於現在的2萬日圓左右,所以一共約160萬日圓。全35卷中,缺失了卷二和卷七,至今仍不知所蹤。
據說歷史學家幸田成友(作家幸田露伴的弟弟)在看了帝國圖書館收藏的《守貞漫稿》後,大贊其為「稀世之書」。也受此影響,1908年國學院大學以《類聚近世風俗志》為書名重新出版了該書。即便到了現代,也有岩波文庫版的《近世風俗志 守貞漫稿》(全5卷)、《守貞漫稿圖版集成》(雄山閣)等版本接連再版,所以現在它已成了公認的記錄日本近世民俗的寶貴資料。
同場加映:日本飲食文化|關東關西9種料理差異 簡單到連飯糰也不一樣?👇👇👇
兼備商人、研究者、畫家的多面才能
喜多川守貞是商人。其詳細生平不詳。不過,他本人在《守貞漫稿》裡說過,他原本姓「石原」,後來被過繼到商人喜多川家當養子,並繼承了喜多川家的家業。
喜多川家是砂糖批發商,後集卷一中有記載。可想而知是生意興隆的富裕商人家庭。守貞出生於幕府末期,砂糖和醬油、柴魚片同為眾多菜肴的常用調料,尤其對於調和了醬油的「江戶前濃口」的口味來說,砂糖更是必不可少。
歷史作家丹野顯對守貞的人物形象進行考察,得出了下面的結論。
「首先他是踏實可靠的商人。其才識深藏不露,是個能從探求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中獲得愉悅和生存價值、好奇心旺盛的經濟人。第二,《守貞漫稿》中每頁都留有空白,方便追加以後發現的新東西,從這點也可看出他具備理性的研究者資質。」
醉心研究且理性,若是今人,那便是「知識巨人」立花隆。極富好奇心和冒險精神的經濟人,則是本田宗一郎。守貞或許是這二者特徵都兼備的人物。他還有繪畫才能。文章開篇出現的江戶與京阪女性,都是守貞為該書親筆繪製的插畫。插圖還配有詳細的解說,說明兩位女性雖然都是「中民以下之女」(庶民),但江戶和京阪地區,包括和服在內的流行風潮都大不相同。
同場加映:街拍日本女子|溝口良夫:希望傳達女性激情和微妙性感👇👇👇
為後世記錄了京都、大坂、江戶「三都」的差異
《守貞漫稿》用很多篇幅用來記錄對比了京阪(京都和大坂)與江戶的風俗、事物的異同。
守貞出生於大坂,雖然31歲去了江戶,但之後其事業生活的中心還是在大坂,只不過常常需要去江戶出差做生意。對於一個生長於上方(京阪)文化的關西人而言,江戶及其文化都是未知的領域。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開創幕府之後,江戶作為日本首都實現了驚人的發展,而在此之前政治文化的中心都在京都,經濟中心則在大坂。江戶不過是關東邊陲之地的想法在上方深入人心,縱觀江戶時代約260年的歷史,京阪與江戶的相互鄙視一直貫穿始終。
舉個例子。表示長度的單位「間」,一間的長度,江戶約為1.74m,上方約為1.91m。上方的更長,度量衡未能統一。或許是考慮到了自詡日本中心的上方的心情吧。而且以「間」為基礎的榻榻米的尺寸也是上方稱為「京間」,江戶的則稱「田舍間」以示區別。上方視江戶為鄉下的姿態一如既往。於是,江戶就需要形成一種迥異于上方的個性文化。下圖是守貞的插畫,揭示了東西部的顯著差異,京都與江戶就連城市景觀都相去甚遠。(按圖放大細看)↓↓↓
可以想像得到,初入江戶的守貞面對這樣的差異,必然會受到文化衝擊。不僅如此,就連語言(方言)、風俗習慣、衣食住行、人們的興趣愛好,江戶與京阪都大相徑庭。不過,守貞對此並沒未粗暴地加以優劣評判,而是盡可能將之如實記錄並「傳諸子孫」。他的願望就是這麼簡單。
前文出現的《當世之美女》中,他也在空白處寫道:「當今美人亦應與後世美人不同」。讓讀者意識到流行和價值觀並不具有普遍性,對其優劣也不做論斷。文化是不斷變化的。正因如此,異文化相遇後,不應相互衝突,而應當相互理解、共榮共存——這一信條就體現在守貞的著作中。
「有一位比守貞大8歲,出身於大坂並編寫歌舞伎狂言等臺本的人氣作家,西澤一鳳。他與守貞同時期到江戶,打算在江戶住1年採訪,寫本比較三都(京都、大坂、江戶)文化的《皇都午睡》(1850年刊)。守貞在江戶曾見過一鳳,或許知道他的寫作計畫後受了影響吧。不過守貞開始執筆寫作早了10年,不同于報導文學般純文字版的《皇都午睡》,《守貞漫稿》更像百科事典,用準確質樸的文字加上插圖來傳遞資訊。」(丹野顯)
1867年,守貞擱筆。想來可能也有1853年培里來航的影響。守貞在字裡行間表示過擔心幕府和美國之間會不會打起來。
「在《守貞漫稿》對百姓賴以生存的職業、各種行業、食物等記錄中,有魚類和蔬菜的小商販、壽司和蕎麥面等的圖文,從中能感受到他對百姓生活極深的感情。然而,黑船來航之後,紛擾持續了十多年,可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守貞漸漸地就寫不動了吧。」(丹野顯)
進入明治這個新時代後,守貞酷愛的江戶時代的風俗和平民文化面對兇猛而至的西洋化浪潮顯得不堪一擊,迅速式微。即便對異文化寬容的守貞可能也難以接受外國文化的侵蝕吧。之後守貞就沒有了音訊。
參考文獻:《近世風俗志 守貞漫稿》(岩波文庫)、《守貞漫稿圖版集成》(雄山閣)。
《守貞漫稿》也寫作「謾稿」,本文中遵從常用漢字習慣,表記為「漫稿」——譯注
同場加映:跟著村上春樹等日本文豪吃遍東京 小栗旬曾到太宰治愛店重現經典👇👇👇
【本文獲「nippon.com」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