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改編問題 許鞍華回應:「我很珍惜這個可以討論的空間」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一直覺得,張愛玲小說《第一爐香》的結尾,主角葛薇龍和喬琪喬在年三十晚去逛的「新春市場」,位置就是存在於很多老香港記憶中的告士打道灣仔碼頭。然而那個曾讓薇龍「也有快樂的時候」的海邊,現今已變成陸地,灣仔的海岸線繼續北移,分域碼頭也同樣變成了陸地,更會於明年清拆。滄海桑田,變化的不止於城市景觀,變的還有人心和價值觀。時隔80年,要將《第一爐香》搬上大銀幕,導演許鞍華(Ann)說做好改編上的壓力一直多於輿論壓力,要怎樣呈現原著的魅力,又為今日的觀眾所接受,中間的平衡成了主要的挑戰。
文:金寶 | 圖:高先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第一爐香》劇照(圖:高先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問許鞍華為何張愛玲的作品能歷久不衰,她說:「張愛玲說的議題,超脫了她那時的年代,她講了很多人性中基本的東西,是沒有其他作家這樣寫過的,而且寫得很好。例如她寫人性的陰暗面,都是我們會想過的,但不敢說出來,因為很多時候要政治正確,在教育和禮教約束下,東西方的文學作品都會迴避這些話題。但張很擅重表達這些存在於人性中,很難說出來但又其實很基本的東西,特別是男女關係中的互相虐待,她描繪的情場是戰場,是一場佔有之戰,不是遊戲那麼簡單,還包含了虐待狂、自虐狂的意識,很『佛洛依德』。」

張愛玲的世界在2021年的今天

「張的個人經歷,在今日特別的相關,因為她想在另一個文化中確立自己。她在五十年代移居美國後,也一直在努力發表英文作品,但可惜作品都不成功。張是很誠實的作家,只寫自己擅長的東西,她熟悉上海的舊事,我猜她那些作品其實也寫得很好,因為我看過有作品寫她在美國的生活,那是寫得很好的,只可惜她沒有寫完。」

《第一爐香》劇照(圖:高先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對許鞍華來說,張在美國的失意是時不我與,因為張那時的想法超脫時代太多,在一個資訊封閉的年代,不同國家的文化是難以理解的,但若事情發生在今天,一切就容易多了,現在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已多,亦有興趣去主動了解。

如何在電影中重塑四十年代的氛圍

《第一爐香》中描繪的是四十年代的香港,Ann又是如何呈現那個年代的?「我們沒有完全複製那個年代,沒有跟著原著的形容去造出裡面描繪的所有物件,因為那種殖民地才有的融合(fusion),在那時就很特別,但今日就成了老土,因為在今天大家會覺得文化碰撞根本是必然的,所以在佈景上我們只營造出有種普遍的混雜式印象。」

《第一爐香》劇照(圖:高先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反映年代感,較多的是從人物關係著手,那年代的人物關係和今日很不同,例如工人就是工人,雖然她們有時可以和主人像朋友一樣談天,但她們穿的衣服和住的地方和主子很不同,她們說話的態度也很不同,如果做錯了事,她們會跪低認錯,很奴婢式的,這就是那時才有的東西,我們會保留那時代的階級文化。另外就是在有錢的大族裡,很需要體面,一個家族裡其實有很多往事,牽涉桃色的事,但大家都是祕而不宣。」

葛薇龍,墜落?

在改編《第一爐香》上的挑戰,許鞍華認為是時代不同,價值觀也不同了。「這部戲沒有甚麼劇情是極端到要迥避的,也沒有一些在今日看來會發笑或殘忍到難以置信的情節,但我認為薇龍貪慕虛榮這件事是不適宜強調的,在今日這種想法最得不到同理心,因為現在人人都貪慕虛榮呀(大笑)。從前的人是很虛偽的,他們想成為有錢人都不會認,但現在的人是很堂皇的,我要賺錢,我要做百萬富翁,我要幾多歲退休,完全是一種共同價值觀。我都認同人應該賺錢,我都想賺錢,不過我賺不到(又大笑)。如果將薇龍說成是墜落,很不划算,今日的人會不認同,如果觀眾不認同主題,就看不下去了。」

《第一爐香》劇照(圖:高先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於是Ann將「墜落」詮釋為「選擇」,將焦點集中在薇龍的選擇會帶來甚麼後果,比較正面。「薇龍的結局,部份是來自她身處的環境,部份是她自己的選擇,『墜落』對我來說不是太重要。悲劇的是她選了一個不愛她的人,明知道的還是要這樣選擇,用很高昂的代價去交換,還要是一場不道德的交易,這方面是悲劇的。」

Ann認為薇龍也可以選擇不嫁給喬琪喬,但那個年代,都發生關係了,不嫁可能下場更慘。「總的來說,喬琪喬都是大戶大家。」

《第一爐香》劇照(圖:高先電影有限公司提供)

許鞍華也有困惑的時候:「我看這小說時,也有覺得過是一個浮華世界令一個人下沉了,這是以前年代讀者會有的看法,我也來自那個年代,但我又是現代的人,我要用現代的看法去詮釋這個角色,但我又不是現代的年輕人,那年輕人又會怎樣看呢? 我不希望觀眾覺得她是一個完全的受害者,不完全是愚蠢地上當,她是很清醒很主導地去做這個選擇的,但不是罪有應得,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困難的詮釋。」

珍惜討論的空間

改編神級作品,很容易吃力不討好,由拍攝到公映後一連串的輿論當中,Ann找到她認為珍貴的討論空間。「國內或香港,有很多媒體是愛護我的,他們還肯訪問我,聽我說長篇大論,讓我有機會解釋一下,讓觀眾能明白我的原意或為自己辯護。他們不是幫口,他們是給我空間去講,這是很寶貴的,因為輿論湧過來時,我可以連發聲的機會也沒有,光捱罵但無從解釋,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很珍惜這個可以討論的空間,我也一定要盡力保留這個空間,讓大家去表達意見。你不同意我沒有問題,但大家都要有機會發言,開心的是我可以表達意見,我不是覺得我全都對,只是覺得大家要溝通。

「文學需要討論空間,討論中不但知道他人的立場,更重要的是,從中也能了解自己的立場。」

結語:和Ann訪問是愉快的,她的率直和笑聲爽朗,令人印象深刻,她會很坦白地告訴你,她也需要思考,探索,而她不覺得自己是權威的。談到現代年輕人對《第一爐香》的看法,我說我不是年輕人了,但我覺得幸好演司徒協的是范偉,如果選角是一些風流倜儻的Uncle (要知現在中年男士若保養得宜,外型上有多吃香),那薇龍和「墜落」就更沾不上邊,可以堪稱「人生勝利組」了。現在的司徒協,一點也不猥褻,甚至頗gentleman,已減弱了觀眾對薇龍要「工作」時有多難堪的想像,Ann聞言又是一陣爽朗的笑聲。

對我而言,改編作品的還原度從來不是關心對象,電影就是電影,很多觀眾看改編電影前都沒有看過原著,那還完度的高低真的重要嗎? 倒是導演在改編時加入的創作和角度,才是精髓。《第一爐香》也許不能贏得觀眾的掌聲,但許鞍華的改編還是有其可觀之處及獨特的角度,值得大家從作品中去閱讀這位導演的心思。

(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