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室】錄音如何改變音樂
撰文:陳奉京
出版:更新:
如今我們會在Apple Music、Spotify或YouTube上聽歌,不僅如此,我們還很容易就可以自己錄歌,上載至Soundcloud供別人欣賞 ── 或供催眠之用。那些唱歌的人,或者在互聯網上聽我們唱歌的人,和我們的肉身相隔十萬八千里,甚或根本不是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既沒有順風耳,也沒有時光機,聲音卻可以跨越地域和時間。但在錄音技術發明之前,這些事情都難以想象。錄音技術的發明,讓「一剎那的聲音」也可以永恆。老實說,對我們記者的幫助也很大。
人類很早就已經能夠用文字、圖畫來做記錄,但「記錄聲音」的歷史則不長,從第一部留聲機發明至今還不到200年時間,然而高段時間裏,依託錄音技術,卻誕生了多少膾炙人口的音樂。錄音對於音樂最基本的貢獻是什麼?《錄音誌》用一句話概括為:「令大眾在沒有音樂家作現場演出的情形下,也能欣賞音樂。」事實上,假如沒有錄音的出現,有些音樂家的演出,我們可能一輩子也沒機會欣賞。
毫無疑問,錄音技術改變了欣賞音樂的方式,但它對音樂的影響不止於此,它還改變了演奏方式。幾年前出版的音樂專著《如何從唱片聽門道:錄音時代的演奏藝術》(Performing Music in the Age of Recording),就專門論述了錄音發明前後的演奏究竟有何不同。與該書脫胎自作者Robert Phillip的博士論文不同,《錄音誌》則是出自音樂愛好者之筆,文化研究的成分遠多於音樂研究。
《錄音誌》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音樂卷」,探討錄音怎樣影響古典音樂的發展,比如錄音如何促成古典音樂的商品化;第二部分「歷史卷」,則跳出音樂的範疇,從音樂錄音去了解世界歷史和國際文化。
《錄音誌——西洋古典音樂錄音與歷史》
作者:路德維
出版:商務
售價:$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