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健共融舞台劇《誰來發聲》 香港首次演員和手語演員同演一角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社會對傷健人士的支援,大多數偏向物質援助和提供就業機會,除了這些經濟物質以外,讓他們有機會實踐才能,精神價值上的發展亦是重要面向。上年劇場人小牛和社工Christie成立社企,從上述數個層面支援傷健人士,當中包括成立「形.融.劇作社」,透過藝術創作,邀請聽障人士與健全人士合作演出舞台劇,讓大家共同學習手語,推廣共融價值。

文:賴家俊
攝:賴家俊、受訪者提供

左起:「形.融.劇作社」負責人小牛及社工Christie(賴家俊 攝)

大約一年前,投身劇場教育多年的小牛與Christie,在疫情期間成立社企,推動支援傷健人士,除了派發物資外,還創辦「不完美工作室」教他們學習手藝以有一技傍身。他們深感物質和精神生活都是重要的發展面向,遂成立「形.融.劇作社」推廣共融劇團,開團第一套劇《誰來發聲》邀請數名聽障人士,與幾位健全人士(有演出經驗和沒有演出經驗)共演舞台劇。

「聽障人士很努力學口語,為何我們不反過來努力學手語?有不少人質疑手語是少數人的『語言』,為何仍要籌備這次舞台劇?」憶起籌辦這次舞台劇的初衷,Christie表示聽障人士很樂意以不同方法與人溝通,而社會往往以經濟效益為由,忽略弱勢社群的需要,拒絕傷健人士參與康體活動,所以更要成立社企推動大家對他們的關注。

一視同仁參與演出

劇團負責人小牛表示,過往所說共融劇團不少只是讓傷健人士零對白出場一幕,這次演出是讓聽障演員高度參與,一眾演員集體創作,大家都要學手語,每個人也可以表達感想。他從手語老師得到的資訊,有別於過往手語翻譯在台邊打手語,或身在演員後做手語翻譯,這次是香港第一次聽障人士參與的舞台劇,同一人演兩個角色 (以演員和手語演員演繹同一個角色的舞台劇),大家平等共同進退擔當同等重要角色。

「教育無分年紀,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難題和想表達的聲音,不斷學習怎樣與人相處。」談起這次演員遍佈不同年齡群,大家如何有效溝通,讓聽障人士融入創作?小牛表示大家不應刻意避開對他們表達感受,直接告訴想他們做什麼,他們會發揮自己創意去投入創作。

「大家一視同仁,不是我們幫他們什麼,是他們給我們什麼?」Christie表示,綵排時有手語翻譯從旁協助,但聽障人士其實有極強適應力,往往比一般演員適應更快,有很強觀察力,一旦發現跟不到進度很快便可以追回來,總之當他們也是一般人便可以。從事特殊學習需要教育多年,她表示不同類型傷健人士都有自己長處優勢,要多欣賞他們發掘這些優勢。她表示,之前曾試過在其他共融劇團的讀劇演出中,有資深劇場人反而在活動中能找回自己初心,大家要相信不同人都可以做到突破自己的界限。

為了擴闊社企資源,Christie和小牛這幾年來各自向不同渠道申請資金項目,多次碰壁下,這次「形.融.劇作社」首齣舞台劇《誰來發聲》獲得今屆賽馬會「今生不做機械人」青少年創夢計劃資助,讓這個以表演藝術推動共融價值的項目得以實行,小牛表示倘若劇團將來有更多人支持和申請到項目資金,他希望讓共融劇團能持續發展,現在先踏出第一步成立社企讓大家認識,而在營運社企期間,又聽到不同聲音推動他們的工作。

為了完善這次演出,劇團在十月中已為《誰來發聲》舉行首演,首演主要邀請舞台業界朋友給予批評意見,讓劇團汲取建議修改演出,並將於這個月下旬向公眾重演2.0加強版。

【演出詳情】
名稱:《誰來發聲2.0加強版》
日期及時間:27/11/2021(六)3pm,8pm / 28/11/2021(日)3pm,8pm
地點:大埔青年空間黑盒劇場(不設劃位)
(新界大埔墟寶鄉街二號)
節目約1.5小時,設演後座談會
演員:王植瑋 / 朱惠文 / 呂芷欣 / 林娜亞 / 陳俊榮 / 鄒敏夷 / 謝笑鳳 / 鍾恩娣 / 羅德森 / 譚阜基
票價 $150 / $100(優惠)
^全日制學生、年滿60歲或以上人士、殘疾人士及看護人、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專享優惠。

【演出地圖】

鶴咀炮台|港島東南端英軍海防炮台 繼主教山後又一本地歷史遺蹟

香港地勢三面環海、多島多山,足稱世界知名的遠足、登高勝地。鶴咀半島位處香港島東南端,頗受本地遠足愛好者歡迎。沿下山小徑穿過樹到半島西面海邊,我們可見岩石灘上仍矗立着一座堅實的建築,它就是鶴咀炮台(Former Cape D'Aguilar Battery)。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