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文化再發現101|在那遙遠附近:香港流行音樂文化 這麼近那麼遠

撰文:客戶來稿
出版:更新:

考考你:「今日你有你的生活、我繼續我的忙碌」這句經典讀白,到底是來自哪個年代?答案是1970年代!誰會猜到,今日大家琅琅上口的名句,原來是一首已經有四、五十歲的老歌,來自1977年DJ(唱片騎師)名曲歌詞獨白。

在原子粒收音機面世以前,市面上常見的收音機對普通家庭來說仍是奢侈品,所以當時並非家家戶戶都能收聽電台節目。一些商家便在店鋪播放收音機作招徠,吸引客人前來消費。圖為1954年市民聚集在士多門前收聽電台廣播。 政府新聞處提供 1954

香港有好多首名曲!它們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常常被掛在嘴邊的歌詞,離我們生活這麼接近,卻原來又那麼遙遠!今日,就讓我們為大家做一次「音樂情人」,用文字播放「凍齡」經典情歌,在那遙遠的附近,感受這麼近那麼遠的距離感,識唱一齊唱!

(聽第一句就識唱第二句,但你又知唔知歌名?可以先玩這個MC 遊戲,睇睇自己有幾熟香港流行音樂!)

情歌不似預期

「仙鳳鳴劇團」第四屆演出特刊,劇目:《帝女花》,1957年,何志馨女士捐贈

假如你對粵曲沒興趣,又未聽過「霧月夜抱泣落紅」是來自哪齣粵劇折子戲,都應該聽過有人將「落花滿天蔽月光」惡搞為「落街無錢買麵包」。這些經典歌詞,都是由著名大師唐滌生改編自明清作品,並以粵語說唱演出的劇本。粵劇本來就有幾百年歷史,至1950至60年代香港,由香港創作人與演員發揚光大,近年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中(2009)。這個潮流來自1957年「仙鳳鳴劇團」在利舞臺首次公開演出《帝女花》。

粵曲深受廣大市民歡迎,有現場演出,亦有電台粵劇節目;與此同時,一個電台幾個節目,又會播放國語歌和外語歌,我們不妨又播一首歌,看看大家猜幾多次才猜到?

(燈燈鄧鄧凳凳鄧鄧——燈燈鄧鄧凳凳鄧鄧——燈燈鄧鄧凳凳鄧鄧鄧鄧......)旺保護李爾呀嗚旺保護李爾呀嗚......

【即時翻譯:(鋼琴聲)忘不了......忘不了......】

當年好多愛情電影,道出無數少女心事,「但願我亦了解我也能知」?沒有大數據的年代,從無統計戲院少女喊濕多少條手巾仔,回家又喊濕幾多個枕頭。不過電影主題曲一出,電台一播,立即火熱起來。時至今日,這批老歌仍活躍於許多歌唱比賽或真人秀的節目。由此就可猜想其傳播力量有多大,就例如《不了情》(1961)幾十年之後還有《新不了情》,熱潮從來沒有停止過。

《不了情》黑膠唱片,1960年代,何淑英女士捐贈

好心喇~福心喇~可憐下我呢個……

電台節目有好多種,不過並不是每個節目都只會播放歌曲。電台有時都會做善事:電台播放粵曲「慈善伶王」新馬師曾1962年在「麗的呼聲」銀色電台舉辦籌款晚會,為溫黛颱風災民義唱,呼籲港人踴躍捐款。

講到錢,邊聽邊唱「最幸福的歌」從來都不是「毫無代價。」當年收音機除了要付月費及牌費之外,它的價格也不是每戶人家都能負擔得起。以前辦館士多就會在店舖擺放收音機吸引市民到店消費,站在門外收聽「麗的呼聲」。除了粵曲和國語歌曲,電台還會播放歐西流行曲。

Pye真空管收音機,約1940年代,蔡炎強先生捐贈

如何回到當時,猶如情侶熱戀的那時?不妨聽多一首外語歌——

Love, love me do/You know I love you/I'll always be true/So please/Love me do/Whoa, love me do…(Love Me Do)

「披頭四樂隊」照片 ,1964年,政府新聞處提供
「披頭四樂隊」《Beatles for Sale》黑膠唱片,1964年,源碧福女士捐贈

利物浦男團襲港 女殺手崛起

說到外語歌,1960年代有隊勁旅叫The Beatles,你都知呢。當時的年輕人、今日的祖父母輩,從衣著打扮到舞池舞姿,都模仿着這隊來自利物浦的樂隊,甚至連羅文都受The Beatles的吸引。

少年羅文照片,1960年代,譚明玉女士捐贈

1964年,The Beatles的主要成員更遠道來港,在樂宮戲院獻唱。這隊樂隊為後世「Band仔」所訂下的典範,不少「Band仔」都想一追再追,想追蹤一些生活最基本需要以外的「為了靚靚」——為了隨便碰上那個她都比誰更有趣吸引。造就本地男團誕生——

I can’t stay, yes I know/You know I hate to go/So goodbye, love was sweet/Our worlds can never meet/Can’t you see how I feel…(Just a Little)

你未聽過嗎?少年你太年輕了。唱這支歌的主音歌手就是我們最熟知的許冠傑,來自The Lotus(蓮花樂隊),在1960年代開始多人認識,看形象聽歌曲幾乎分不出它是一支本地樂隊!這股歐西潮流深深影響當時的香港青年,人人英語流利,儘管卡拉OK仍未誕生、浴室花灑仍未普及,每人心裏還是有一支咪。

《女殺手》電影唱片,1966年,莊淑琪女士提供

有齣殺手電影,以女性為主角,主題曲紅到今日:「女殺手~女殺手~天生一副好身手~」正是著名演員陳寶珠親自獻唱的《女殺手》(1966),頗似當時流行的諜報電影《占士邦》。

香港文化多元多樣點到你唔服

大部分時段都播放外語歌和國語歌,又會播粵劇折子戲,像《女殺手》這種用粵語唱出來的歌,不屬主流;時至1967年,政府解除「用戶須申領收音機牌照」的規定,電台節目開始百花齊放,電影、電視劇亦開始盛行。儘管收音機與電視機尚未普及,但DJ還是需要歌曲、歌曲和歌曲來填滿時段。DJ不止播英文歌國語歌,還會現場直播粵劇、《天空小說》廣播劇和粵語歌曲……歌全部都係歌。

《鬼馬雙星》黑膠唱片,1974年,王潔筠女士捐贈

家輝曰:「你今日沒有的,將來你可以有。」1970年代,正是香港電視機收音機開始普及的年代,許多家庭都有收音機。許冠傑個人事業開始發展,他首先引入好多歐西著名歌曲來改編,又邀請黎彼得合作,創作了數也數不完的得意之作,將香港人日常生活用粵語填入歌裏,例如用「大眾開枱塊面似蓮蓉」來形容「竹戰」中的親朋戚友。

從電視節目《雙星報喜》「點到你唔服,點解我要服」(1972)到他與兄弟許冠文、許冠英合演的電影《鬼馬雙星》(1974),推出粵語大碟,唱說好多當時香港人的心聲。

《啼笑因緣》黑膠唱片,1976年

電視機從黑白發展到彩色的年代,免費電視台上映一齣改編劇作《啼笑因緣》(1974),一句「為怕哥你變咗心」,每集播一次,粵語主題曲開始有聲音有畫面地由「公仔箱」進入觀眾視聽範圍,電視機不斷播放,電台又播多幾次,全香港今時今日還有不少人會哼一兩句。

像羅文「光加熱就等於火,火加光就等於我」這個數學神秘算式出現之前,他緊接許冠傑帶起的粵語歌熱潮,先在日本獲得歌唱大獎(1975),再為電視劇集唱主題曲,「斜陽裏氣魄更壯,斜陽落下心中不必驚慌」正是海外成名之後發表的作品。

羅文獲頒的「全日本歌謠選手権獎」獎座,1975年,譚明玉女士捐贈

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寓樂頻道推出的【文化再發現101】影片系列,《瞧潮香港60+:那些年一起聽過的歌》就能感受到香港文化既可以本地草根,又可以國際多元:

獅子山下我哋大家

1970年代開始播放的香港電台電視劇《獅子山下》,要到70年代尾先有自己的主題曲:由羅文唱出顧嘉煇作曲、黃霑填詞的同名作品。《獅子山下》成為今日粵語流行曲的經典作品;大至紀念節慶,小如畢業典禮,《獅子山下》都是「我哋大家在獅子山下」唱過的歌。

1998年顧嘉煇和黃霑在《真友情演唱會》中的演出,譚明玉女士捐贈
《獅子山下》歌詞手稿,1979年,陳惠敏女士提供

講到主題曲最氣勢澎湃,甚至成為許多人的手機鈴聲,就一定要講講葉麗儀《上海灘》(1980),劇中角色許文強身中多槍後慢鏡倒地的畫面,相信仍深深地烙印在影迷的腦海中。而顧嘉煇與黃霑的作品——那句「浪——奔(燈燈燈)浪——流(凳凳凳)」——還是今日好多歌唱選秀飇高音的攞分位。

無綫的經典劇集《上海灘》,Photo © TVB
《葉麗儀》白金唱片 ,1981年,葉麗儀女士提供

今天我......

幾個電台頻道、不停放送劇集節目的免費電視台,還有音樂排行榜、頒獎禮、新秀歌唱大賽,加上夾band文化再興起,香港粵語流行曲從1980年代開始起飛,主音黃家駒敢言又唱得的形象,亦成為當時香港搖滾音樂萬人迷。

黃家駒的木結他,1970年代後期,黃家強先生捐贈
「第六屆十大中文金曲」十大金曲獎獎座(藝術家保存版),1983年,靳埭強博士捐贈

八十年代香港開始流行舉辦演唱會。以前有女團唱「又不是八十年代」表達人人怕老套,不過老老套套又會因歌手能量而保持新鮮,人人期望可以看到張國榮唱「Stand up妳別再說要坐低」;梅艷芳仰首舉手唱「在台上我覓理想」;許冠傑蹦蹦跳跳鬼鬼馬馬唱「誰是大英雄」。登台就是要有靚衫靚樂器,他們那一代歌手真的從不欺場。

張國榮獲頒的「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獎座,1988年,唐鶴德先生提供,陳淑芬女士代行
《梅艷芳經典金曲演唱會2003》舞台服飾,2003年,劉培基先生捐贈
許冠傑舞台服飾,2016年,許懷谷先生提供

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

或者大家每次到了覺得要慶祝的時候,都會記得「齊高歌」、「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的徐小鳳,配襯她在演唱會那套波波裙,聲音畫面再無問題。來到梅艷芳人生最後一場演唱會「曾遇上幾多風雨翻,編織我交錯夢幻」,穿上白婚紗獨自登上階梯,走到生命盡頭回望觀眾席,香港每首經典、每個舞台,就是這麼一個又一個輝煌的過去,帶來一首首不朽金曲。

香港體育館(俗稱紅館)於1983年開幕,設有10 500個固定座位,許冠傑是首位在紅館舉行演唱會的歌手,開創了歌手在紅館舉辦演唱會的風潮。 政府新聞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