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青移居台灣首在松山參展 尋訪本土讀者的香港記憶
因疫情之故,2021年台灣國際書展在開展前幾日剎停,業者無奈書迷惋惜。原來灰心於不知何時才能逛書展了,好在「獨立出版聯盟」召集了一眾獨立書店與出版商,於松山文創園區的松菸倉庫設展,在難得的假期裡為書癡們提供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文:ksiem
來台灣以前,我的書展經驗主要集中在香港:不論是炎夏裡冒著汗氣的國際書展,還是結合書展與手作市集的九龍城書節,乃至幾度在艺鵠舉辦的獨立出版迷你書展,都因獨特的空間感而呈現出迥異的個性。而今年「讀字」書展在松山菸廠五號倉庫舉行,倉庫這個空間本身就與書產生了非常微妙的化學反應。或許也與自己小時候特別迷戀那些半掩蔽的工廠倉庫有關,總覺得巨大內籠裡可以裝藏很多經久不被發現的珍奇物品。
展場方正,一條路直通到尾,佈局並不複雜,沒有指定路線,因此左行右逛又得,坐低食甜不辣又得(書展邀請到聞名台北的詹記麻辣鍋加入飲食部,聽說引起不小轟動),相當隨性。
近幾年台灣出版界的氣象與節奏
入場陳列的大量繪本其實暗合了這種自如心情,到處揭揭望望,Suzy Lee的《海浪》與早稻的《松風》都非常好看。這也得益於參展單位的多元性——從較為大家熟悉的逗點文創結社、黑眼睛文化、奇異果文創,到相對新晉如專精於漫畫出版的Mangasick、出版《秋刀魚》雜誌的黑潮文化,乃至個人如TWG、洪射等,基本上行一轉就能夠大致捕捉到近幾年台灣出版界的氣象與節奏。
而作為香港讀者,當然一眼認出了書展中的諸多香港元素。移居台灣的香港詩人陸穎魚已經營「詩生活」書店好些年,是次參展除了列出絕版珍本詩集,還主打詩歌周邊小物,引來不少文青駐足;來自香港的水煮魚文化,則帶著《字花》雜誌及一眾香港文學專書列陣;此外,不少攤位如唐山書店亦設立「香港專區」,將香港的聲音推送到台灣讀者面前。
彭麗君的《民現︰在後佔領時代思考城市民主》與廖偉棠的《傘托邦:香港雨傘運動的日與夜》皆是對近年香港之變動的記錄與思考,阮文略詩集《菀彼桑柔》與蘇朗欣小說《水葬》等新生代創作者也以其獨特的語言魅力引得讀者駐足。有台灣讀者熱情表示《字花》是中學年代每期都會買來看的雜誌,我們的共同回憶是序言書室所在的舊樓裡,那一部會抵達樓層後「蹬蹬」晃動兩下才開門的電梯。
人們常以出版寒冬來形容目前境況,是否反而令一種頹態先於現實,兩者相互鈕結而彼此發酵?如今香港的獨立出版機構並不少,且有心,不妨趁著假日去樓上書店掃一轉,或許也有意外收穫呢。
(原題:倉庫裡的獨立書展——讀字書展獨自行。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