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今天怎麼說》金馬獎影后鍾雪瑩專訪:我和「素恩」的距離

《看我今天怎麼說》金馬獎影后鍾雪瑩專訪:我和「素恩」的距離
撰文:金寶
出版:更新:

由黃修平執導,游學修、鍾雪瑩及吳祉昊領銜主演的《看我今天怎麼說》,自去年鍾雪瑩於金馬獎拿下影后寶座後,就一直引起外界注意,其後再於金像獎榮獲最佳電影、導演、男主角、女主角、新演員、原創電影歌曲及音響效果共七項提名,成為了二月香港上畫的影片中,備受矚目的一部。
文:金寶|圖:天下一電影發行有限公司提供|原題:《看我今天怎麼說》鍾雪瑩專訪:我和「素恩」的距離

素恩感受手語的靈動(圖片來源:天下一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素恩感受手語的靈動(圖片來源:天下一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鍾雪瑩繼《填詞L》後,更進一步走入大眾的視線,她在《看我今天怎麼說》中,演出聾人少女「素恩」,有影評人說,看電影時一聽到鍾雪瑩開口說話,就明白為何她是影后了:一個靠配戴人工耳蝸接收外界聲音,和靠著讀唇學發音的人,她會是怎樣說話的呢?鍾雪瑩在電影中給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答案,無論是發音、打手語及其他肢體上的演繹,都下過一番苦功。但其實鍾雪瑩和角色性格有一段很大的距離,要如何了解和進入素恩的內心世界,同樣很具挑戰性。

素恩因為聽不到,有些事情真的會能力上無法完成,即使做到,上司也未必會將工作交給她;而鍾雪瑩認為自己在「做不到」這件事上,很快就會認清現實:「有些事情會覺得自己是能力上做不到,不是心態上不行,例如讀中學時,物理和數學科成績特別差,通識、生物這些就會較高分,因為我對意識的觸感較強。」踏入電台,也有類似發現:「電台想我做有拍檔的節目,初期我也有嘗試,但我性格不易和別人分享和交代自己的感受,要培養很久才會有默契,那時我就意識到電台工作上我自己一個人會好些。」

快樂的手語學習過程(圖片來源:天下一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即使不是聾人,電影中有幾場戲都容易引起共鳴,我們會看到素恩在人群當中的不適應,感到自己無法融入,這是大部份人都會經歷過的時刻。「素恩在一些社交場合,如果覺得自己處理不了,她會選擇離開,我也會這樣,偷偷溜走。」但作為藝人,有很多時候需要出席社交場合,鍾雪瑩也有應對之道:「我擅長聆聽,在群體中就算我不說話,也可以很自在,找些東西玩,吃吃東西,不會令自己心理狀況變差。但素恩會極端一點,她會躲進洗手間裡,關上門坐馬桶上,不肯出來。」

在鍾雪瑩眼中,素恩是個厲害的人:「有人請她做一件事,她會願意去做,也做得很好,但我沒有那個強烈要求自己追趕上優秀標準的心,我是沒有人能迫的,只能自發。我也很易認清我有哪些東西做得不好,知道後就會放棄了,素恩是好辛苦都不放棄,她很堅毅。

「素恩也不是膽小,不敢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她只是沒有『放棄』這個按鈕,她會先接受一個任務,然後將這個任務做到極致。在遇上手語之前,素恩不知道有『放棄』這個選項,但我不喜歡過關,是常常會按『放棄』按鈕的。而不會放棄,其實沒有好或不好之分。」

素恩雖然是聾人,但學業成績優異(圖片來源:天下一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香港是一個高壓的成長環境,我相信這裡的小朋友,至少都會經歷過一些感到壓力的時刻,我也經歷過。」而透過《我的聾人朋友》這本書,和訪問過的聾人,鍾雪瑩了解到,聾人對此感受或會更深:「因為聾的緣故,會有很多人嘗試教他們要怎樣做,而聾人的叻和堅毅就是,他們就是不想有人教他們要怎樣做,因而努力做得更好。」

在深入了解素恩的內心世界後,鍾雪瑩再設計出素恩說話的方式和音調。「大眾對聾人可能有很多既定概念,但聾人的口語程度其實不一,我地都有遇過口語程度很好的聾人,像戲中的小演員鄭進希,說話就很流利,能說會道。」於是鍾雪瑩由思考素恩為何想學手語入手,去衡量她的口語程度。「素恩後來發現了打手語更自在,其中一個可能原因,和她的口語程度有關。另外我自己希望觀眾能更易吸收,容易聽到對白,加上素恩的性格,就調整出現在這個說話模式。」

手語令素恩發現她原來有其他選擇(圖片來源:天下一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後記:

認識鍾雪每多一點,就愈能感受到她真的很不「素恩」,藉著觀察和思考入微,鍾雪塑造出素恩在大銀幕上形象,非本色演出,展現出絕對實力。香港崇尚精英,素恩的經歷,來自很普遍的教育價值,我們自少便被灌輸要克服困難,盡力做好每件事的觀念 ─ 即使那件事你不在行,放棄就是一個負面的詞語。現代開始有人在成功學上提倡選擇的重要,而鍾雪很早就認清自己合適或不合適甚麼,也沒有覺得放棄不好,只是純粹的不適合而已。也許有人覺得她很早就登上影后寶座是運氣,但其實成功的種子,可能一早就埋在她有選擇智慧的土壤裡。

(圖片由天下一電影發行有限公司提供,本文與藝文格物立場無關。)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