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因|1|不管是有用的、中性的或是有害的 meme都會四處散播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就像只能通過天擇來理解我們的身體設計一樣,我們只能通過迷因來理解我們的思想設計。
蘇珊.布拉克莫(Susan Blackmore)
圖片來源:我的貓boss(https://www.facebook.com/memecatboss)

關於《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這本書——

迷因是什麼?這個由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創造出來的新名詞,類比於生物學上的基因(gene)這個概念,指的是「文化中會經由非遺傳方式,尤其是透過模仿傳遞下去的東西」。

換言之,迷因能將想法、觀念、行為或技能從一個人轉移到另一個人,一個大腦傳遞到一個大腦,形式包括故事、服裝、發明、食譜、歌曲、農耕或雕塑。

迷因會四處散播,不管是有用的、中性的或是有害的,不管是一個精彩的科學想法、或是科技上的發明,都會因為有用而散播。至於聖誕鈴噹的歌曲會散布開來,也是因為樂曲好聽好記。

但也有些迷因會造成傷害,像是假新聞、老鼠會、翻新的詐騙手法、無效的減肥法等等。對迷因來說,它和基因一樣自私,不在乎結果好壞,只是盡其所能地將自己散播出去。

在蘇珊‧布萊克莫筆下的這本書中,她引導讀者以迷因的方式開始思考問題。迷因概念之所以具有力量,就是因為當我們以迷因觀點看世界時,我們會發現,我們的想法不再是我們所造,也不是用來服務我們,我們反而是迷因的宿主,被迷因附體。這本全面建構迷因理論的專書,讓我們腦洞大開,擁有不同洞見。

從人傳遞到人的東西都算是迷因,這包含你會的字詞、你所知道的故事、你從其他人身上習得的技能和習性,以及你喜歡玩的遊戲、你所唱的歌,還有你所遵行的規矩。因此每當你靠左行駛、吃披薩配可樂、哼唱某首歌的旋律,甚至握手,都在跟迷因打交道。

我們人類真是奇怪的生物。我們的身體跟其他動物一樣,都是經由天擇演化而來,這點毋庸置疑。然而在許多方面,我們卻與所有其他動物不同。首先,我們相信自己是這個星球上最聰明的物種。我們分布極其廣闊,賴以為生的方式也非常多變。我們會發動戰爭、信仰宗教、埋葬死去的人,並且對性感到難為情。我們看電視、開車、吃冰淇淋。我們對地球的生態系統造成災難性的衝擊,似乎危及我們賴以為生的一切。身為人類的問題之一,就是很難以公正不倚的眼光注視著人類。對於那些自認知道人類智力之所以突出的人,人工智慧(AI)的研究對此提供了一些令人驚訝的成果。

在人工智慧研究早期,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可以教導電腦下棋,就等同於重製出人類智慧最高等的形式。在當時,認為電腦能把棋下好,甚至擊敗特級大師,是難以想像的。然而現在的家用電腦大多都有內建合用的下棋軟體,1997 年,下棋程式「深藍」甚至擊敗了世界冠軍蓋瑞.卡斯帕羅夫(Garry Kasparov),終結了人類在棋局上必勝的看法。電腦下棋的方式或許不同於人類,但其成功顯示了我們對於人類智慧的看法有多麼錯誤。很顯然,我們認為人類最特殊的能力,也許並沒那麼特殊。

早期人工智慧也朝另一個方向進行,那就是打掃房子、園藝或泡茶等不怎麼需要高深智慧的事。人工智慧研究人員再次嘗試發明出進行這類任務的機器人,結果依舊失敗。第一個遭遇的問題就是這些工作需要視覺。有個廣為流傳(但可能是假)的故事,是關於人工智慧教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就連他也一度把機器人的視覺問題交付給研究生作為暑假要執行的計畫。數十年後,機器人的視覺問題依舊未解。人類毫不費力就能看東西,因此甚難想像視覺過程會有多複雜。無論如何,人類不會因為這種智慧而與其他動物有所區別,因為其他動物也能看。

如果無法以智慧作為簡單答案,或許意識可以。許多人相信,意識為人類所獨有,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因。然而,科學家卻無法為「意識」一詞下定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識為何,卻無法告訴他人關於意識的知識。這件惱人的事實,也就是意識的主體性,或許能解釋何以整個20 世紀無從對意識這個主題進行科學討論。現在,這個主題終於重回流行,但科學家和哲學家卻連意識的大致解釋都無法達成共識。有些人說「主體性的難題」與其他科學問題不太一樣,需要新型解答,有些人則十分肯定,一旦我們完全瞭解大腦功能和行為,意識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關於「迷因理論」——

布萊克莫說:「就像只能通過天擇來理解我們的身體設計一樣,我們只能通過迷因來理解我們的思想設計。」自古老祖先獲得人類獨有的模仿能力後,第二種天擇就開始了,相互競爭的思想和行為也進入優勝劣敗的戰場,而這加速人類擴增大腦容量,並讓人類發展出強大的語言能力,最終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具優勢的物種。

將迷因理論應用於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也會看到許多單用基因無法解釋得通的事情。包括:我們為何總是很愛講話?我們為什麼總是想太多?人類如何擇偶?人類為何對其他人好?宗教被認為迷信,但為何依然如此強大?網際網路為何演化?最終,將迷因應用到自我意識的概念上,我們對於什麼是自我也會有嶄新的看法。

透過迷因理論看世界,許多事情會讓你恍然大悟,變得可以理解,可以重新解讀這世界。這是一本精彩的書,連理查‧道金斯都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洞察力。

有些人相信,人類有超越肉身大腦而存在的靈或魂,是人類獨特性之所在。但隨著宗教潮流的衰退,在智性上接受這種看法的人越來越少。然而, 我們大多依然認為自己腦中存在著一個小小的意識「我」,一個觀看著世界、做出決定、引導行動並承擔責任的「我」。

我們稍後就會看到,這個觀點是錯的。不論腦做了什麼,看來都不怎麼需要外加而神奇的自我來幫忙。腦的各個部位能獨立進行各自的任務,且同一時間總是有無數不同事物在進行。我們可能會覺得我們大腦內部有個中央,能讓感官知覺進來,並在此有意識地做出決定。然而這個地方並不存在。很顯然地,我們對於自我意識的一般觀點大錯特錯。從這個令人困惑的觀點來看,我們無法確定其他動物沒有意識,因此也無法確定人類的獨特之處在於意識。那麼,讓人類跟其他動物不同的,究竟是什麼?

書名|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
作者|Susan Blackmore(蘇珊.布拉克莫)
出版|八旗文化(2021.02)

書籍及作者簡介|本書是蘇珊.布拉克莫(Susan Blackmore)在英國布里斯托西英格蘭大學意識心理學課堂上所使用的讀本。布拉克莫的研究領域包括瀕死經驗、冥想的效果、人們為何相信超自然現象、演化心理學,以及迷因理論。 她目前是佩若特—瓦瑞克基金的研究員,研究處於意識邊緣狀態的心理現象,並且獲得「超自然主張科學研究委員會」(CSICOP)的「卓越懷疑獎」。蘇珊.布拉克莫是好幾本雜誌的專欄作家,不定期在《獨立報》發表文章,也常上廣播和電視機節目。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轉載,內容由編輯精選節錄,標題由編輯擬寫。本文來自「第一章:奇怪生物」,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文章未完,明天續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