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W2016】荷蘭建築師 Winy Maas:「香港建築,有存在過嗎?」
在今年BODW,記者發現了奇觀。早上十點,在由荷蘭建築究務所MVRDV其中一位創辦人Winy Maas主講的時段,大會竟然要臨時加位,加完一排又一排的椅子,讓姍姍來遲的人安坐;又要特別設立一排臨時貴賓行讓國際知名的建築師、本港名聲顯赫的設計先鋒、學者紛紛來聽Winy Maas的演講。雖然Winy Maas未必是香港人熟悉的建築師,但是他對香港業界卻是有着不一樣的魅力和影響。
Winy Maas與香港淵源
操荷蘭口音英語的Winy Maas,與香港的關係,其實十分密切。早於2003年,他曾到香港大學建築學院以客座教授身份與學生一起探討香港住宅問題,仍曾連結International Forum on Urbanism、Berlage Institute、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香港大學建築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和由他與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合作開設的The Why Factory,一個構想未來城市願景的獨立建築規劃智慧庫及研究所,以《Hong Kong Fantasies》為題,舉行一連串的工作坊、設計試驗等習作,繼續深入剖析香港住宅困局原因和試圖提供香港住宅未來倡議。
多年來的香港建築研究仍結集成同名出版刊物《Hong Kong Fantasies》,並配合短片《Hong Kong Power》輔助說明,而新書《Hong Kong Crazy Towers》亦快將面世。Winy Maas的建築事務所MVRDV,仍曾與香港一間集工程、設計、研究及創新於一身的Architecture:Innovativ Limited建築事務所合作,為觀塘偉業街133號舊廠房進行重建計劃,現已成為一幢耳目一新的「玻璃辦公樓」。既然Winy Maas曾研究過香港,記者詢問外來建築師的他,對香港建築的看法,他對開放式問題的回應非常大膽,並反問記者:
「香港建築?有存在過嗎?」
Winy Maas當然不是意圖眨低香港建築,也並非不清楚香港有什麼「建築」。不過有一點,他是很清晰的:香港的大部份的建築物都只是設施,9成都是高樓大廈,既擠擁又單一,他明言道:「我不會稱那些為建築。」
Winy Maas:建築會說話
哪什麼才是建築?
就以Winy Maas為香港觀塘偉業街133號舊廠房重建項目來說,他和MVRDV團隊正展示了重建項目不是只有翻身、清拆或將新舊清晰分離的可能。他們不單沒有拆除整幢廠房,還要赤裸裸展現舊廠房的建築結構,讓廠房成為「玻璃辦公樓」,將建築內部的結構和裝置盡可能展示出來。
「舊樓被剝到只剩下原始的基本結構,不必要的裝飾全被拆除,外牆或結構填充材料僅僅選擇了白色塗料、玻璃和不銹鋼,那是一個超常的經驗,我們覺得最重要的是人們仍能感覺到她的舊,體驗到建築的過去,地方的過去。再說,縱然周遭都是醜怪的石屎結構,但某程度上,她可以成為一件巨型雕塑,我們可以將她的美展現出來。」Winy Maas解說。
對於Winy Maas來說真正的建築是可以展示新的設計方向或展示一種創新,「擴闊眼界,令我們明白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忘記了去處理的問題、忽略了的細節,令我們變得更懂為人和城市設想,改變我們的城市和城市生活。」他表示其作品有時可能會顯得過於激進(extreme),「但我仍然以美為出發,所說的美不是感觀上的美,而是『激進』背後的邏輯和理由,那是我對建築的看法。」
其實在Winy Maas和MVRDV嶄露頭角的時候早已提出詢問:「世界上大多數的建築與直覺、美感相關,但這些真是符合社會需求嗎?」是次,他又再一次演繹建築的「美」在於想法。
「建築是一個實體或立體的視覺媒介,傳遞信息的載體,表露城市本身的都市生活,提出城市建築的未來方向,甚至探討城市規模的議題。」
難怪,世界也接受他的作品總是有點怪。
短片《Hong Kong Power》開宗明義毫不客氣以「What A City!」拉下批判香港建築的帷幕,縱然影片時間不長,數據展示出來的香港,配合壓迫感十足的電子背景音樂,讓人感到極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