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來係咁│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將父愛故事變為「人民服務」名言
今日是牛年大年初一,祝大家牛年大吉!中國古代以農立國,耕牛性格溫順,勤力苦幹,是人類的好伙伴,所以在中文中有大量以牛為比喻的描述,常見如「牛高馬大」、「牛刀小試」、「九牛一毛」等等。在眾多的中文成語中,「俯首甘為孺子牛」相信大家的誤解最多,今次便和大家談談這句說話原意。
「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將古典比喻改寫的句子。原句出自他於1932年10月的詩作《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灑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很多人會將此兩句解讀為「橫眉冷對別人的指責與攻擊,做個甘為大眾服務,無私奉獻的人。」很多人將「孺子牛」誤解為幼小的牛,誤認為魯迅把默默苦趕的小牛用此來比喻認真工作的人,而後人形容某人工作認真的時候,都會用上「孺子牛」這個詞。
可是,「孺子牛」本來並沒有這個意思,而是源自一個父親疼愛孩子的故事。這典故源自《左傳‧哀公六年》:齊景公有個庶子名叫荼,齊景公非常疼愛他。有一次齊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戲,齊景公作為一國之君竟然口裡銜根繩子扮牛,讓荼牽著走。不料,兒子不小心跌倒,把齊景公的牙齒拉折了,齊景公滿口是血。這時兒子嘩嘩大哭,景公顧不及自己傷勢,上前把孺子拉到自己懷裡疼他,兒子不哭了,景公再與他玩耍起來。
齊景公臨死前遺命立荼為國君。景公死後,陳僖子要立公子陽生,齊景公的大臣鮑牧對陳僖子說:「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難道你忘了先王因為做孺子牛而崩落一顆牙齒的事嗎?你這是背叛先王的遺命!)魯迅後來將父親甘願為孺子服務扮作牛的故事,昇華為指那些無私奉獻,貢獻群眾的人。
魯迅昇華了「孺子牛」的含義,也啟發藝術家以影像詮釋「孺子牛」。例如中國著名山水畫家、以畫牛而聞名的李可染(1907-1989),便曾以此故事而創作了一系列的《孺子牛》、《俯首甘為孺子牛》圖,透過畫作將「孺子牛」更形象化為牧童騎在牛上景象。
畫壇大師將「孺子牛」形象化
李可染一生愛畫牛,並把自己的畫室命名為「師牛堂」。他畫的牛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充滿詩意。他曾在畫《五牛圖》時題字:「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終生勞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純良溫馴,時亦強強,穩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無華,氣宇軒昂,吾崇其性,愛其形,故屢屢不厭寫之。」
在李可染的筆下,牛背上稚氣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數筆便勾出一牧童安逸的田境韻味。牧童與牛是中國詩畫傳統題材,是典型農村場景,這兩個元素融入畫作中,容易讓觀賞者喚起兒時在家園的感覺,而李可染的作品基建於傳統題材上而拓展更進一步空間,藉由牧童與牛親密無間,展現人與自然融和的關係。
【源來係咁】系列的宗旨,並非要指責今人誤用典故,只是希望讓讀者對不同的成語金句,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以後會為大家帶來更多有趣的典故和考證,記緊留意01藝文頻道!
【義大利隱世教堂內藏多具18世紀驚世大理石雕像,雕像逼真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