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咫尺」開幕 哲思化樂神遊 全球網上同步免費直播
今年2月27日開幕的第49屆香港藝術節,以「遠在咫尺」(Separate Together)為主題,結合了疫下世界各地處於隔離狀態的現實,而特別安排香港中樂團的「樂旅中國」作為開幕音樂會,由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帶領本港三大專業樂團的四位首席演奏家擔任獨奏演出,更是自2007年開始,藝術節與中樂團共同創辦此一系列品牌節目,本年度更是15年來的空前強大陣容。
「樂旅中國」系列以委約並首演大中華地區及海外作曲家的創作來達到弘揚華夏文化,傳承中樂精髓的目的,台上台下都能在音樂中遨遊幅員廣大的中華大地,而且每年的曲目編排都有各自的特色,今年選奏的五首樂曲,全是香港中樂團委約創作的作品(包括兩首特別為這場音樂會創作的世界首演新作),一氣呵成的編排,便仿如在樂海中不停地暢游一遍,從古代的中原,到今日的香港;從原始的粗獷,到現代的活力。這個「遠在咫尺」的過程,非僅可以觀賞到豐富變化的畫面,彌補疫下難以外遊觀光的失落感,更能體驗到各首樂曲中作曲家在音符後面所要帶出的哲思。音樂會將以網上免費直播形式讓全球觀眾同步欣賞,登記觀賞:http://bit.ly/3jjUeaC。
中國傳統不同哲思
陳培勳靈感來自同名古琴曲的 1986 年作品《流水》,曲中各種流水形態的畫面,散發的是對祖國河山的熱烈情懷,但樂曲引子和結尾凝重、嚴峻和肅穆的氣氛,當可聯想到「伯牙鼓琴遇知音」的古代故事;伯牙「志在高山,仁者之樂也;志在流水,智者之樂也」的內容含意,正包含了中國人的傳統智慧和哲學思想。
趙季平的大提琴協奏曲《莊周夢》,標題已明確地顯示以先秦思想家莊子的《齊物論》之「莊周夢蝶」所展示的道家哲學觀作為內容,以西方的大提琴與中樂隊的協奏形式來道出「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以中西方樂器的相混色彩描畫出夢中的畫圖,如能帶出求道之神韻,會否亦同樣會有這兩個問號呢?道家的哲學觀是玄?還是不玄呢?
相對於中國人傳統的哲學思想,道家的哲學觀,郭文景的《滇西土風三首》強烈的音樂帶出來的卻是雲南少數民族仍保持著簡樸粗獷的原始文化的生活畫面。這場音樂會演奏的首樂章《阿佤山》,在 1993 年完成,以山區佤族的原始宗教活動為內容,凝重沉鬱的氣氛帶出的是原始純樸信仰下的生活哲學。
現代都會生活哲思
這三首從中國不同傳統文化生活的哲學孕育出來的音樂,形成不同的音樂畫面,其中兩首樂曲為香港作曲家新作的世界首演,呈現的則是現代大都會中西文化交融下的香港生活哲學,對照便更為鮮明了。
其實,兩首香港新作品亦各有不同的取向。陳明志《打雀英雄傳》之《又見東風》,以中國博弈文化中被稱譽為「國粹」的「打麻雀」為內容發揮。這種在香港社會中很普遍的「文娛活動」,背後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思維,更充滿生活智慧和生活哲理。四個具有極為形象化標題的樂章,不僅活靈活現地以不同音樂畫面展示出「打麻雀」過程中不同的在地文化、不同的生活哲學和人生感悟,更可說盡現了「麻雀枱」上的「眾生相」,難怪以前有種說法,要敲定女婿人選,首先要和他打一場「麻雀」了。
另一首香港作品,高世章的《藍音》,則直接從音樂文化的層面切入,將源自非洲部落,構成爵士樂重要元素的黑人「哭歌調」的「藍調」(Blues,或譯「怨曲」、「布魯斯」),和腔韻同樣悲涼滄桑的廣東說唱藝術《南音》接合,不僅曲名將「藍色的南音, 南色的藍調 」把藍南合一,更藉此將中西音樂文化融而為一,以此來展現今日香港人的生活哲思。
在趙季平《莊周夢》中擔任獨奏的是香港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鮑力卓(Richard Bamping),於陳明志《打雀英雄傳》之《又見東風》中擔任獨奏的則有香港中樂團的笛子首席孫永志(首樂章獨奏尺八)、香港中樂團敲擊首席陸健斌(次樂章獨奏手碟),和第三樂章登場的香港小交響樂團敲擊樂首席周展彤。這四位來自三大專業樂團的首席演奏家能在疫下「遠在咫尺」的非常時刻為藝術節開幕攜手登台,傳達的非僅是生活哲思,還有團結抗疫的現實訊息呢!
藝術節開幕演出贊助: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資料提供:香港中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