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馮唐|不寫成功學書 只求用「成事」讓世界多一點美好
文:許驥
提起馮唐,多數人對他的印象可能是作家。在陸港兩地,他的小說、詩歌、散文、雜文作品都頗受歡迎。然而實際上,作家只是馮唐的副業,他的正職是一名戰略管理專家。自從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轉眼20年,他先後在麥肯錫、華潤、中信等全球知名大公司任職,帶領團隊在商業領域奮戰。馮唐是非常成功的管理者。2020年的疫情,打亂了馮唐長年保持的工作節奏,不過也讓他有了時間梳理自己的管理經驗。他把自己的管理經驗以《馮唐成事心法》出版,並命名為「成事學」。
#「成事學」≠「雞湯」#
馮唐今年邁入50歲,他工作的20年,正是中國非常特殊的20年。
2001年中國加入WTO,隨後經濟保持雙位數的飛速增長。2010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馮唐剛剛工作的2000年,優先進外企,幾乎是所有中國年輕人共同的選擇,其次才是選擇進國企,根本不會有人考慮創業。但到2010年左右,中國年輕人就視外企和國企為平等選項了。而2015年之後,創業也變得很誘人,無數年輕人下海。
在這期間,馮唐的職業軌跡也和時代保持並行。2000年,他加入美國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成為全球董事合夥人。2009年,他轉任華潤集團戰略管理部總經理。2015年開始,他又擔任中信資本高級董事總經理。《成事心法》這本書,正是馮唐20年管理經驗的總結之作。
其實早在10年前,馮唐就萌發了寫作「成事學」的念頭。起初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到華潤後,他帶領30多人的中層團隊,每天要教團隊成員如何管理。對訥言敏行的馮唐來說,開口甚為困難。於是他便想,能不能找到適用的管理學書籍,讓團隊成員自己去讀呢?
但馮唐調研後發現,當時市場上流行的,主要有三類相關書籍:第一是知識類的工具書,第二是西方管理學,第三是成功學。這三類書,在馮唐看來各有不適用之處。
工具書是給要考試的人看的,屬於知識類,沒有實戰性。
西方管理學文字冗長,且一些理念在中國水土不服,難以運用在中國這個急速成長的社會。
成功學則多為他人執筆的傳記,只是個人的勵志故事,難以複製。
思前想後,馮唐認為,還不如親自撰寫一本教人成事的書。但由於工作繁忙,直到2018年他才有時間動筆。於是,2019年先有了《成事》,2020年又有了《成事心法》。
《成事心法》的內容,分為「知己」、「知人」、「知世」、「知智慧」四個部分。馮唐將在麥肯錫學到的管理方法,結合以曾國藩為代表的中國式管理風格,再加上中國過去20年發展的特殊性,彙集成書,提出:「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
馮唐說,管理不外乎管三件事:管自己、管團隊、管項目。不過在書中,馮唐用了將近一半的篇幅細數如何「管自己」。在他看來,人與自己周旋是最難的。
或許是因為學醫出身,馮唐特別提及:「衣食住行的好習慣是最簡單的道理,也是最難養成並保持的習慣,管理自己是管理一切的基礎。」
所以,《成事心法》是一本另類的管理學著作。在書中,他不僅分享職場的管理經驗,也教讀者管理好睡眠、體重、心情,乃至要求「成事者」必須合理使用手機、早睡早起、養成讀書習慣等等,並給出了達成目標的有效方法。
馮唐說:「職業經理人如同軍人,身心都必須保持隨時能打的狀態。」這是他的由衷之言。在麥肯錫的時候,最長試過68小時連續工作,沒有強健的體魄,根本撐不下來。
但是也許正是因為講了大量婦孺皆知的道理,不少讀者對《成事心法》的評價是「雞湯」。更有甚者認為——教會我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人生——所以講道理沒用。
對此,馮唐也給出了一個醫生式的回應:「有用沒用,是看說話者有沒有專業知識,醫生叫你為了康復多喝熱水,和普通人叫你多喝熱水,是不一樣的。」馮唐自信,憑藉他20年的親身實踐,並以真誠之筆寫出來的這本《成事心法》,對所有管理者都會有所幫助。他說:「有些話現在你可能看不懂,但我希望這本書可以重複看,有些道理經過幾年的管理工作,就能看懂了。」
#「成事學」≠「成功學」#
有過管理經驗的人,和沒有管理經驗的人,閱讀《成事心法》可能會得到截然不同的體驗。尤其是在管理上吃過虧的人,會在《成事心法》裡找到巨大共鳴。例如他說「成事之人的七大特質」,分別是:一、悲觀的底色;二、中庸平衡的混合個性;三、耐煩;四、精力旺盛;五、忍不住做事;六、收斂;七、關鍵時刻挺上去——對這「七大特質」,凡做過管理的人,讀罷難免會心點頭。
馮唐說,他非常不喜歡成功學,也最介意有人將「成事學」誤讀為「成功學」。
馮唐為這個時代貢獻了一個代表性的詞彙,並因為把準了時代的脈搏而膾炙人口,那便是:油膩。在書中,他甚至毫不客氣地將一些團隊文化斥責為「油膩」,只維持表面上的一團和氣。對此,馮唐分享麥肯錫「反對的責任」(Obligation to dissent)的文化,認為團隊中「要鼓勵持異見者,鼓勵敢於坦誠、敢於尖銳、敢於不同的人」。
油膩的另一個表現,是以成功為綱。馮唐說,成功不可複製,但成事可以修煉。每天把自己的本分做好,而不是急於求成,此乃「成事學」的精髓。馮唐說:「成事能力強,成事概率就大,成功的概率也會隨之變大。不要老想著成功,不要走捷徑,不要插隊。成事靠實踐,要不斷前行。」
套用投資學的概念,「成事學」或許比較像「平均成本法」(DCA),無論市場升跌,皆以定投的方式去累積資產。久而久之,自然會見成效。
雖然馮唐說自己並不篤信儒家,但在書中,他大量引用儒家成事代表人物曾國藩的語錄和故事。
馮唐說,曾國藩對他的影響至深,無論日常還是出差,背包裡總會有一本曾國藩的著作。
剛剛到麥肯錫工作的時候,不少人質疑馮唐這個一路靠讀書、考試上位的年輕人,能不能在職場有所作為。那時候,曾國藩就是他的榜樣,因為曾國藩就是一個能把事做成的讀書人。
後來在工作中,馮唐也屢遭挫敗。而與此同時,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日彰。很多次,他都產生退出職場,專事寫作的念頭。而也是因為想到曾國藩,他那種「屢敗屢戰」的精神,鼓舞馮唐砥礪前行。
曾國藩對馮唐的第三個影響,是對生活態度的陶染。曾國藩讓他知道,生活不要太奢侈,工作之外應有屬於自己的小愛好。所以,馮唐多年來堅持寫書法,現在也是小有名氣的書法家。
馮唐日復一日,持之以恆踐行著「成事學」。包括關於「成事學」的寫作,他也是計劃周詳的。他從小處著手,未來,會逐步完成一系列工具書、歷史管理智慧等著作的寫作,例如怎樣製作 PPT、《資治通鑑》的商業解讀⋯⋯完成後,會形成一個大約10本書左右的「成事學」系統。
「成事學」是一套非虛構的寫作計劃,和馮唐以前的純文學創作非常不同,它更講求結構化表達,先建立結構,然後再把內容清晰地書寫出來。不過對今年50歲的馮唐來說,「知天命」的年紀,知道什麼事是人力能為與不能為。馮唐對自己的要求,是所寫必須為真知灼見,不摸魚打混。這與他在書中所傳遞的價值觀相符——做老實人,本分努力,不取巧。
馮唐並沒有順著市場需求去書寫,尤其在疫情之下,許多人都想學一些急功近利的成功之術,也有不少人在販賣焦慮,收割「智商税」。但馮唐反其道而行,勸人不要著急,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馮唐說,他骨子裡仍是個理想主義者,所以《成事心法》是站在高於時代的視角,希望與時代長期有關的書。用他自己的話說:「作為一個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一點的精英,至少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讓自己以及自己周遭的世界變得更美好一點,這多一點美好,就是讓世界更美好一點。」
《馮唐成事心法》
作 者|馮唐
出 版|天地圖書
日 期|2020年12月
【書摘經天地圖書授權轉載。】
【英國畫家 William Hogarth 經典《時髦的婚姻》,六幅畫訴說一個上流不幸婚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