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學季|離開香港離不開 文學 ✕ 視藝的最後一次?

撰文:可夫
出版:更新:

2020年香港,有人決定離開,有人還是離不開。香港文學季「遊移字得」為普及香港文學而辦,碰巧在這段日子籌備文學與視藝對話的展覽「離留之間」,透過12位作家與12位視覺藝術家「對話」,在同一時空演繹各種想像與可能,又似在預示整個香港文學推廣計劃的去或留。

11月13日傍晚,香港作家游靜和呂永佳與樂隊 Teenage Riot 在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一奏一誦一同 jam 詩,為展覽揭開「對話」序幕。文學策展人鄧小樺,在當晚致辭時,分享她對展覽的想法——關於離留之間——在「之間」這個過程中思考與創作:「結果未定的,所有事情仍然有改變的可能,是種希望。希望不是一個關於機會的問題,而是關於信念;信念是希望的根本。」

文本與視藝的對話

視藝策展人石俊言,在揭幕禮後受訪時指,無論「離」與「留」,最需要的是一股勇氣:「在展場中黑色方碑般的文本,其實在製作過程中,聯想到《2001太空漫遊》片頭中的一幕,黑猩猩勇敢地向黑石碑丟了一根骨頭,從此牠的人生就脫變了。」在參展作家行列中,有已離開香港的(顏純鈎、陳慧),有已離開人間的(也斯),也有經常往來香港的台灣作家(胡晴舫)。視覺藝術家則有曾與也斯合作多年的李家昇、作品在全球藝術館都有收藏的白雙全、常在街頭遇見的視藝界鬼才黃國才等。

石俊言分享佈展時的思考與實踐:「相對於作品的佈置,比較繁複的,反而是前期處理展場中各藝術作品與文本展示的方式,以及其空間的佈局。一方面希望藝術作品有足夠的展示空間,另一方面亦希望作家文本有同等的視覺化展示;要做到兩者並置對話卻又不會過分互相干擾的效果,這應該是展覽中較難處理的部分。」鄧小樺則形容,今次佈置的空間與規模,證明香港值得擁有一間文學館;綜觀兩個主題開列的作家陣容,確為跨媒介藝展刻下一個頗高的刻度。

+22

主題「離開」展出的組合有西西 ✕ 盧樂謙、也斯 ✕ 李家昇、黃碧雲 ✕ 葉雯、游靜 ✕ 鄭淑宜、潘國靈 ✕ 白雙全、廖偉棠 ✕ 鄧啟耀;主題「回來」則有顏純鈎 ✕ 劉彥韜、羅貴祥 ✕ 張才生、董啟章 ✕ 黃國才、胡晴舫 ✕ 林欣傑、陳慧 ✕ 楊沛鏗、呂永佳 ✕ 郝立仁。作家陣容包括全球各地文學獎常客,亦有在華文世界知名香港作家,加之各藝術家跨世代跨地域的跨媒介參與,整個展覽從籌備到佈展,到底要花多少時間?石俊言回答「大約只是四至五個月」。集齊參展作家、藝術家名單的定案,亦只是三個月左右。

賽馬會停止資助 下一個有心人會是......

「雖然展覽貌似清楚地劃分了離與留兩個部分,但在策展過程與藝術家、作家的溝通中,感受到兩者其實並不是一個二元的關係,而是一個不停交替轉變及流動的過程。」從文本到視藝,石俊言在策展期間,另有體會:「有時候更是一種超越身體、心靈、時間上的離留經驗,所以當在展場中閱讀有關離與留的創作時,其意義並不單是字面上的含意,而是各有更深層概念的延伸。」

今屆文學季是賽馬會「過去識」本土文學普及教育計劃的最後一次,意思就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將會停止資助這項計劃。作家寫作耗時,為各家作品推廣以至普及,得花更大氣力;難得有機構樂意推廣香港文學,卻在這個階段止步。這場「最後一次」的展覽,在包氏畫廊四樓和五樓,即日起至12月6日展出。這將會是推廣香港文學的終站,還是由其他機構深受感動而伸出友誼之手,與主辦者另謀合作?有人決定離開,有人還是離不開,且看後續發展。

延伸閱讀——

賽馬會「過去識」本土文學普及教育計劃facebook專頁:

香港文學季2020離留之間:文學 x 視藝展覽
展覽日期:2020年10 月 30 日 至 12 月 6 日

【更新:受疫情影響,12月1日提前結束】

地  點: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 4、5 樓 (灣仔港灣道 2 號)

開放時間:早上 10 時至晚上 8 時
查詢電郵:hk.literature.season@gmail.com
查詢電話:2333 6967
公眾導賞團:逢周六、日下午 2、4、6 時
導覽時間每節約 30 分鐘

報名連結

館方有關疫情之特別安排
- 所有觀眾必須佩戴口罩
- 觀眾入場前須量度體溫,體溫過高將不得進入會場
- 觀眾入場前必須使用設於入口處的酒精搓手液消毒雙手
- 謝絕佩戴家居隔離電子手環人士進場有關疫情之特別安排

(錄影片段轉錄自「香港文學生活館」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