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傷】中國多個失戀博物館撞展品 競爭激烈變打卡點發圍
在互聯網世界,療癒戀情的文章大多深受歡迎,點擊率奇高。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股閱讀文化亦蔓延至博物館展覽上,內地近年因為市場收益導向,各省市爭相狂開「失戀博物館」,圖在「療癒經濟」上分一杯羮。可是由於當中展品的內容高度同化、欠缺特色,無法持續吸引人流,而頻頻倒閉,倖存的博物館唯有轉型網紅「打卡」熱點求存。
「失戀博物館」近年在中國如雨後春笋,遍佈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濟南、南昌、昆明、西安、長沙、哈爾濱⋯⋯等幾十個城市,有些城市還不只一座,由於題材特別,近年頻登新聞,一度成為網上熱搜。
展品離不開爛鏡、爛心、爛婚紗
可是,各地的「失戀博物館」相互間競爭激烈,很多時卻難以有新突破,造成各館藏展品有高度相似和可預期性,「展覽」欠缺特色而讓遊客失去新鮮感。例如若搜尋新浪微博可發現:哈爾濱失戀博物館裡有人用1000張女友照片拼出大幅女友像;而在外灘的失戀博物館內,也有人用1314張照片拼了女友像。當然這兩人的長相不同,不然真的以為兩位「苦主」有關。
其他如用一張張談戀愛期間買的車票貼成的車票牆、各種符合戀人心理的文案、爛鏡爛心、破舊的婚紗、愛侶間昔日的短訊拼圖等等,相類展品在各個「失戀博物館」均俯拾皆是,濫竽充數。
根據《江淮晨報》,安徽首家失戀博物館也在今年5月關門,但創辦人強調是個人因素。他當初在合肥創立這個失戀博物館,是因為自己感情遇到問題,現在關門,「也算是走出了情傷,所以覺得沒必要再開下去了」。
內地《現代快報》去年12月便報道,南京第一家失戀博物館2016年開幕,當時吸引不少人流,但這家店去年底因經營不善已經關門,當地其他近10間的失戀博物館也已有半數閉館或即將倒閉。
要在「療癒經濟」分一杯羹談何容易
該報引述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周勤,他表示這些失戀博物館吸引的都是年輕人,而且都是暫時性的;此外,無論是形式或展品,它們都存在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很難形成持續消費力,目前市場上的失戀博物館已經過度飽和。
內地媒體評論認為,由於要在「療癒經濟」分一杯羹並不容易,業者唯有把博物館營造成網紅打卡地點,藉此吸引觀眾前來。為了不斷吸引觀眾參觀,經營者轉而在空間佈置上花心思,朝向網紅店發展,以滿足民眾於社交媒體「打卡」需求,從中催谷門票收入,並販售「許願膠囊」之類的小物,務求引發遊客一時間的情感共鳴,滿足他們拍照打卡需要。
問世間情為何物?未知曾經歷失戀的讀者,認為參觀這些博物館,能一抒情傷嗎?
【英國畫家William Hogarth經典《時髦的婚姻》,六幅畫訴說一個上流不幸婚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