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歷史】昔日鼠疫橫行三十年 港英政府如何化解衛生危機?
編按:香港前後共經歷了三次瘟疫,港英政府時期爆發的鼠疫更是持續了數十年,當時港英政府面臨嚴重的管治危機,也因此疫症促成了香港的醫療改革,且看下文作者分享。
【01撐場為開放式自媒體平台,點擊此處進入01撐場及發表作品吧!】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香港醫療改革】鼠疫橫行三十年 華人得不到醫療服務 港英政府如何化解管治危機?」,刊於01撐場】
新冠肺炎持續在社區爆發,根據香港民研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特區政府的支持率跌至9%,更有六成受訪者給林鄭0分。政府的認受性下降,相信是與抗疫措施的不足有關。其實,每當有大型疫症爆發時,政府都會面臨不同的管治危機。早於一百多年前,香港就發生了一場持續了三十多年的疫症,而這一場疫症亦曾使到殖民地政府束手無策,同時亦促成了香港的醫療改革。究竟,殖民政府當時面對怎樣的管治困難?香港的醫療體制又起了怎樣的變化?
原來早在香港開埠初年,殖民地政府並不會過份干預華人的生活,而華人並得不到適切的醫療服務。當時的醫院主要是為西人服務,儘管在1848年有首間公立醫院成立,但因收費昂貴以及中西醫療觀念差距等問題,華人甚少會到此間醫院求診。當時的殖民政府忽略華人的公共衛生問題,當華人生病時,就會被送往太平山街的廣福義祠安置。直到這個安置地的衛生問題引起社會關注,並直接影響到殖民地政府的管治,政府才於1970年成立了東華醫院,並交由華人去處理公共衛生問題。
由於當時的華人並不信任西醫,只信奉中醫中藥療法,故當時的東華醫院就只有提供中醫服務。直到1894年,鼠疫在各地爆發,殖民地政府便開始干預華人的公共衛生事務,而東華醫院亦發現了20個鼠疫個案,東華醫院便開始採納西醫療法。殖民政府認為,鼠疫持續擴散乃是由於公共衛生的不足,因此政府便積極在華人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清潔行動,把病患者家中的物件進行清洗或燒毀,甚至把病人隔離。
然而,當時的華人對殖民地政府的管治感到恐懼和不信任,為了逃避隔離和避免接受西醫療法,病者會偽裝成沒有生病以逃過巡查。而當時的政府也會把有超過三個鼠疫患者的家庭封鎖,故社會上便出現了棄屍的情況,衛生環境便更加惡劣。中西的醫療觀念矛盾無疑是殖民地政府的管治困難之一,當時的政府是如何使西醫融入華人社會的呢?
鼠疫過後,殖民地政府要求東華醫院撰寫一份報告來交代醫療流程,並成立獨立調查翻查疫症持續爆發的原因。其後,政府致力於醫療改革上,並積極在香港推廣西醫,以減低華人對西式療法的抗拒。1880年,外籍西醫洞悉到華人對西醫的需求,因此向政府提倡開設一間西醫診所給予華人,而這間醫院叫做雅麗氏紀念醫院,是以何啟的捐款來興建成的,旨在提供免費的西醫服務給華人。雖然當時的華人對西醫仍然抗拒,但亦增加了華人接觸西醫療法的機會。
在那個年代,嬰兒的存活率很低,華人婦女以傳統方式分娩,由「執媽」到產婦家中接生。然而,西醫認為這種傳統分娩方式缺乏消毒和衛生觀念,生產過程中有很多死亡個案。於是,何啟就建議委派倫敦傳道會派女醫生來向華人傳揚西醫的分娩方式,而西醫婦產科亦開始在港提供服務。當時的嬰兒的存活率由不足三分一上升到九成,自此,華人便開始信賴西醫。
後來,何啟又與康德黎於1887年成立了華人西醫學校,孫中山亦是該校首屆畢業生。學生在華人西醫學校學習理論外,同時需要到麗氏紀念醫院的不同部門實習。殖民地政府讓本地人去學習西醫,然後再由他們帶入把西醫醫學帶入華人社會,以加強華人對西醫的接納程度。1911年,廣華醫院在九龍成立,病人可以選擇在求診時接受中醫服務還是西醫服務,西醫服務亦逐漸普及化。
回顧百多年前的鼠疫,當時的人民亦有出現不信任政府的表現,惟當時的政府透過一連串的政策去紓緩了中西醫療觀念上的矛盾,亦成功化解了管治危機。今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持續在社區蔓延,醫護界一連串的罷工行動,政府認受性下降,看來香港政府亦出現了嚴重的管治危機。
內容提供:喬木
看更多01撐場相關文章:
【01撐場為開放式自媒體平台,點擊此處進入01撐場及發表作品吧!】
(以上文章內容為用戶提供,並不代表香港01官方立場及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