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文化】泡飯文化植根深厚 起源原來跟戰爭與宗教有關
編按﹕韓國飯桌上常見的湯飯,其實扎根於韓國飲食文化逾百年,箇中原因你又知道嗎?
【01撐場為開放式自媒體平台,點擊此處進入01撐場及發表作品吧!】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韓國逾百年的「湯飯」飲食習俗」,刊於01撐場】
不少人胃口不佳時都會選擇吃湯飯——將熬煮好的鮮湯加入米飯裏,再混搭其他食材一起吃,既美味又易入口。湯飯與粥不同,非但全無粥的那種黏糊和纏綿,反而條理清晰。如今,在各地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不同的泡飯,做法也千差萬別。至於哪個地方的人最會吃湯飯,或最常吃湯飯,你能猜到嗎?
不聞不知,韓國人吃湯飯的習慣由來已久,根據古書《林園十六志》記載,韓國湯飯類總共有五十八種之多,例如先農湯、肉湯、排骨湯、鱈魚湯、加里湯、牛尾湯等等。漢城有名的醬湯泡飯相傳憲宗(1834至1849在位)國王也曾吃過。醬湯泡飯是當時趕集日在市場飯店裏架上一口大鍋,用劈柴燒起來的火熬出來的。趕集人走幾十里路後,以醬湯泡飯喝上幾杯馬格利酒(韓國的一種米酒),馬上就可以解除疲勞。
事實上,韓國之所以有「湯飯」的飲食文化,有其歷史因由。韓國過去歷經戰爭洗禮,國民生活條件極差,加上古代韓國人家裏人口多,食物一般都是有限供應的,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泡湯的方式來吃,這樣大家就能分享到來之不易的食物,發揮其「療飢」作用。此外,韓國民族是屬於那種老早就定居下來的農耕文化圈,不像遊牧民族那樣需要帶備乾性食物四處居住,因此有條件發展「湯飯」這種飲食文化。
韓國的「湯」文化亦與信仰有關,由神農思想中形成的「先農湯」就是如此。韓國從新羅時代起就有祭農神的習俗,分先農祭、中農祭、後農祭,其中先農祭還延續到漢末。以前的皇帝在驚蟄(每年3月5日開始至3月20日結束)過後的第一個亥日丑時,率領文武百官、百姓在先農壇祭農神,祭祠完後臣民分享祭物,因為那麼多人要分一條牛來吃不現實,所以只能用牛肉來燒湯了,後來就叫做「先農湯」。
韓國是一個集團意識重於個體意識的國家,湯的存在與其他固體食物不同之處在於,它可以分給很多人吃,畢竟在集體生活中,不能允許個體的選擇,但在崇尚個人主義的西歐國家就少見有湯飯文化的出現了。
內容提供:花師奶
看更多01撐場相關文章:
【01撐場為開放式自媒體平台,點擊此處進入01撐場及發表作品吧!】
(以上文章內容為用戶提供,並不代表香港01官方立場及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