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戲劇】現代的戲劇太過公式化?古希臘戲劇可能是你的口味!

撰文:撐場來稿
出版:更新:

編按:很多人批評現今的戲劇都千篇一律,毫無變化也毫無深度,難以從中領略到什麼信息。而下文作者便簡介了古希臘時期的戲劇,看看當時的戲劇又是否適合大家的心水。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在希臘的古典主義時期,有三位大家都很熟悉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它們的哲學系列稱為“Classic Philosophy”,而比蘇格拉底再早期的哲學就稱為“Pre-Socratic Philosophy”。除了是出現的時期不同外,它們在文學上最主要的分別是對悲劇和喜劇的編排和發展有所不同。

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希臘古典主義時期的哲學家。(unsplash/spencerdavis)

悲劇方面,大多數的劇情都是以神話故事的人物,事件和當時雅典發生的事情為主,再把它重新編排,寫成一個新的故事。而喜劇方面,劇情大部分都是諷刺當時的社會、政治人物、哲學家等。

悲劇的起源是來自於在酒神祭典時用來歌頌酒神的歌,它是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的,而內容亦是根據當時的酒神神話改編,帶出自然界和人類的生死循環。例如我們吃的食物是由農作物而來,農夫收割農作物後,該植物便會枯萎,然後被燒掉,成為肥料來栽種新的農作物,繼而成為我們的食物,然後該植物又再死亡,早期的悲劇就是在描述這種生死交替。後來悲劇家把與當時社會背景有關的神話人物慢慢增加進故事裏,成為「山羊之歌」。

早期的悲劇就是在描述自然界和人類的生死交替。(unsplash/pazarando)

人們對「山羊之歌」這個稱呼有兩個解釋,第一是因為當人們唱歌歌頌主神時,他們會模仿“Satyr”來唱歌,“Satyr”是有羊特徵的半獸人,它頭上有角,後面有尾巴,是比酒神次要一級的神,在劇中十分調皮,常常搗蛋和作弄別人。而第二是因為山羊在酒神季節中,它是會被人們拿來作獻祭的動物。後來「山羊之歌」又慢慢發展成一個有完整故事的戲劇,把當時雅典人們的看劇活動和時間擴大至一整天。

酒神與Satyr。(維基百科圖片)

後來人們讓戲劇家比賽,要他們一年編寫出四部戲,包括一部喜劇和三部悲戲,它們湊起來便稱為「四部曲」。而每套劇的演出流程都是一樣,分別是:

1) 開場白

2) 歌唱隊進場

3) 場景

4) 歌唱隊評唱

5) 終場及歌唱隊退場

開場白:

開始時,一名劇中的演員會站在舞台上,向觀眾講述該戲劇的主題,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由於當時的戲劇是以神話作主題,而很多人早已對當中的人物很熟悉,所以在開場白時,演員會把神話故事和當時雅典的社會議題聯繫起來,令觀眾覺得他們所身處的地方和正在發生的事情,是與神話故事非常類似。

歌唱隊進場:

然後,歌唱隊便會在舞台的左右兩邊進場,他們的角色是城裏比較年長的人,當戲劇主角對話時,就會在旁邊唱歌作評論。

場景:

劇中每一個場景都至少會有兩名演員在對話,而對話多數都是在辯論某個議題。演員會透過語言的衝突,令觀眾意識到他們正處於水火不容的情況,和讓觀眾知道他們在討論那件事,爭論的重點是什麼。

歌唱隊評唱:

接下來就是歌唱隊會站在兩旁面對大家,唱出對該議題的意見。他們通常是分為兩組,一左一右地站着,唱歌時就像互相交換意見般,讓大家知道他們如何評論演員的想法。戲劇家會安排歌唱隊評唱的原因是因為希望台下的觀眾都能像歌唱隊一樣,對演員的看法,或對社區的意識形態作出評論和思考。

終場及歌唱隊退場:

歌唱隊和演員離場,觀眾可以反思為何演員會發生衝突,他們所執着和所追求的是什麼,自己會認同歌唱隊的意見,演員的意見,還是另有其他想法。

希羅德·阿提庫斯劇場是當時希臘雅典的一座露天劇場。(維基百科圖片)

這就是古希臘悲劇的結構,雖然它同樣擁有一套演出的公式,但它的深度以及戲劇家希望觀眾能從中得到反思的態度,與現在大多只為迎合大眾的口味,或作出一些大尺度的演出來吸引人注意,但當中並沒有任何意義的戲劇情節相比,可謂來得十分珍貴和難得。

內容提供:庸生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現代戲劇太過公式化?古希臘的戲劇又是否你的口味?」​】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