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 Then We Danced影評】性別與戀愛議題:靈魂就應該如此單純
編按:在《然後我們跳了舞 And Then We Danced》中,男主角一直堅持跳舞,儘管跳舞不被家人所支持。而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他亦發現了自己原來是一名同性戀者……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其他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多數國家幾乎都如E.M福斯特所云,他們不願接受人之本性,堅信人生有既定脈絡,只能導向光鮮亮麗的成功,愛情僅有單一方向性,只能長成婚紗與汽車廣告裡的幸福框架、理想藍圖,《然後我們跳了舞 And Then We Danced》不但承繼《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同志議題,更從個體的性別認同挑戰整個傳統社會文化的性別意識,縱使有許許多多的似曾相識,但在那靈魂相對的眼神裏,再次看見了王爾德所形容人世間最為純潔的愛情樣態。
安德烈艾席蒙是這樣寫的,我們這一輩子只愛一次,有時太早,有時太遲,其他時候則有幾分蓄意。真愛代表的多重意含不只狹隘象徵浪漫主義者的無謂憧憬,而是當你單純因為一個人的存在而感受到生命帶來的種種深刻感受,好比喜悅流動、痛楚刺骨、對明天有更多期待、對生命有熱烈渴望,統稱為「活着」,不為以前,不為以後,不只是生存,而是真正的呼吸於這個當下,因為一個人,從他的視線裏我們才得以看見自己最美好的一部分。
像是Carol與Therese,像是Elio與Oliver,也像這部電影中的Merab與Irakli,從愛慕之人口中聽到自己的名字,殷切期盼亦無法抵抗,彷彿發自內心深處的呼喚。跳舞從來就不只是跳舞而已,打從Iraki步入四面八方被鏡子圍繞的練舞室時,我們都聽見了那聲音,光線層層折射出無聲勝有聲的一呼一應,電影裏幾乎沒有任何言語,言語不存在於超乎言語的自然情感之中,唯有處於跳舞狀態才能隔絕外界所有干擾,大大方方滯留於只有彼此的空間,暴露陽光下的肢體語言無所遁形,必須誠實面對身體的慾望,最完美的舞蹈狀態就是靈肉合一。
男生舞動時必須符合世俗定義的陽剛氣息,還得同時散發純真如處女的氣息,喬治亞傳統舞蹈承載着國家文化的精隨,換言之不出藝術化的媚俗,成為一種極權力量。我們都會選擇性忽略本質上無法接受的事物,所以政治是媚俗的,愛情幻想也是媚俗的,媚俗終究不出人類境況的一部分,我們成長在如此社會,早已與媚俗密不可分,但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持續看見綑綁軀殼的片面困境,唯一方式只能於無限衝突裏不停鎔鑄出脫胎換骨的靈魂。
因為一個人,短短的時間內Merab嘗盡大起大落,從擠身國家舞團的候選名單到自暴自棄受傷收場,他小心翼翼呵護必然熄滅的火焰,勇敢直視內心對於舞蹈的熱忱,人生因為次次重摔而越發昂首挺立,那絕非不應存在的陰柔,而是剛柔並濟陰陽並重,更是金庸早以參透的絕世武功思想本質,因為絕對的剛毅並非真正的強大。Merab身穿那一襲別具意義的傳統紅袍,散開的衣襬隨頓點十足的肢體虎虎生風,宛若在水面上竭力燃燒的一團火,帶著熱情、冷漠、狂暴與溫和,他終於認同了這副形體、身份、慾望與情感,拾起破碎的心化為藝術養分,光明正大而毫無保留地以最強烈的柔軟姿態對體制、對思想、對社會、對傳承,完成屬於自己的身體宣言。
內容提供:Kristin
作者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g/letmesingyouawaltz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然後我們跳了舞 And Then We Danced》」】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