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東亞】日本投降時倒掛異體美國旗 背後藏美國對日本暗示

撰文:開卷有益
出版:更新:

編按:1945年於長崎投下的原子彈,造成死傷無數。鮮為人知的是當中罹難的當地平民,其實還佔了約全日本三分之二的天主教徒。而之後日本及盟軍簽下日本投降書時,美國國旗的擺設細節亦有政治暗示,其意圖還可追溯到培理黑船開國!

1945年8月9日上午11時02分,美軍在日本九洲的長崎,投下原子彈。長崎瞬間化為火海。

讓我們關注一個細節:長崎的原子彈(綽號「胖子」),投在浦上地區,原爆點在浦上天主教堂五百米的上空。浦上天主教堂始建於19世紀後期,由當地教徒籌資購地。此前,法國教士Bernard Petitjean在這裏發現,日本原來還存在大量的隱匿基督徒。浦上居民的祖輩就是在1638年島原之亂後躲避迫害來此。他們買下的這塊地,原屬村長。在兩個多世紀裏,隱匿基督徒不斷被帶到這個地點,被逼迫以「踏繪」(踐踏基督教聖像)宣示棄教。對他們的最後一次大規模迫害是在1867年。日本政府六年後終於解除了禁教令,被流放各處的倖存的基督徒回到浦上。他們為了紀念兩百多年的苦難,選擇在此建一座宗教家園。到1925年完工時,浦上天主堂為東亞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原爆時,教眾正在此作彌撒,慶祝聖母升天節。

+2

長崎不但是19世紀前日本對歐洲開放的唯一窗口,也是天主教在日本歷史最悠久的「聖城」,集中了本國大部分信教人口。它代表了日本在早期全球化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和貢獻,目睹了日本天主教世紀的興衰,也孕育出最早向西歐學習的「蘭學」(經荷蘭人傳入日本的學術、文化及技術)。在1945年8月9日11時02分那一瞬間,不只浦上天主堂的教眾,全日本三分之二的天主教徒被消滅,超過了此前三個多世紀殉教信息的總和。加上三天之前的廣島原子彈,日本兩大城市裏有超過二十萬平民被殺戮。

在1945年8月9日11時02分那一瞬間,不只浦上天主堂的教眾,全日本三分之二的天主教徒被消滅,超過了此前三個多世紀殉教信息的總和。加上三天之前的廣島原子彈,日本兩大城市裏有超過二十萬平民被殺戮。(《原爆之子》(原爆の子)劇照)

兩顆原子彈,以及蘇聯紅軍8日對日宣戰,加速了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首次「玉音放送」,通過廣播宣讀了《終戰詔書》。9月2日,盟軍受降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外的美國海軍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行。日本代表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以及盟軍代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等,分別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讓我們來關注另一個細節,9月2日密蘇里號上的受降儀式,在盟軍代表團身後的舷倉上,用鏡框掛着一面美國國旗。請仔細看:那面國旗是反掛的,而且星條數量較少。這是麥克阿瑟的有意安排。這面國旗是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修·培理(Matthew Perry)以炮艦入侵,迫日本「開國」時使用過的。因為旗的正面褪色嚴重,所以反掛。麥克阿瑟用這個姿態提醒着前來簽字的日本代表:請記住我們曾經來過,是我們把貴國國門打開的。現在,我們又來了。

9月2日密蘇里號上的受降儀式,在盟軍代表團身後的舷倉上,用鏡框掛着一面美國國旗。請仔細看:那面國旗是反掛的,而且星條數量較少。這是麥克阿瑟的有意安排。(公共領域圖)

於是,這場戰爭被這個符號定義了──日本必須再度接受「開國」,則或可在美國帶領下,重新進入「現代文明」。這代表了美國佔領者對於日本為何發動戰爭、為何戰敗、戰爭性質為何、今後走向何方的最直截了當的解釋。

《發現東亞》,宋念申著。(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以上內容節錄自《發現東亞》。

作者:宋念申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