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窩】災難面前最恐怖是人性 為了保命你會犧牲他人嗎?

撰文:撐場來稿
出版:更新:

災難當前,人如螞蟻。《螞蟻窩》這本書將人性的黑暗面展露無遺。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在香港這個繁華的城市中,爆發喪屍病毒,整個城市淪陷。面對災難,所有人都變得無比渺小,再無階層高低之分,生存成為每個人的唯一目標。為了生存下去,人們不惜展露自己最醜陋的面貌。

齊靈作為最先發現病毒的人,卻沒有告訴其他人,不希望引起眾人恐慌,人人為了自保而排斥別人。他看見有人受到喪屍的攻擊,選擇把他拒於門外,因為不想把病毒傳到自己居住的大廈,令更多人死亡。他心中的公義,是犧牲少數人的利益,保住大多數人的性命。

他這個行徑被朋友嘉俊譴責,責怪他見死不救。齊靈狠狠地反駁:善行對一些人而言是便宜貨,但對一些來說卻是奢侈品,他們為了生存要做多少計算與犧牲。每個人也想做大英雄、瀟灑地拯救每一個人,但世界沒有給他們這本錢。如果未體驗過生存是多麼困難的事,就沒有資格用那富家公子的口吻來批評。只有面對過死亡,才知道生命非常可貴,同時非常脆弱。一時的衝動,可能要承受更加沉重的代價。

人們為了生存下去,不惜展露自己最醜陋的面貌。(《屍殺列車》劇照)

災難前,關門不讓別人進入,到底是保護還是自私?如果要你放棄自己的孩子,讓自己和其他人活下去?或許,所謂的「公義」,是為自己的懦弱找的藉口,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

在喪屍病毒肆虐下,平日群眾會圍觀起鬨,現在紛紛低頭閃避,假裝聽不到求救聲,連平日路見不平的人也拉起窗簾。有時候在災難裏,恐怖的不是災難的本身,而是它引申出的人性抉擇,模糊了我們平日引以為傲的道德準則。善良變得不一定是代表好,殘忍亦不一定代表壞。但是什麼時候是好?什麼時候是壞?就只有上帝知曉。

只有面對過死亡,才知道生命非常可貴。(《屍殺列車》劇照)

書中帶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生存意味了犧牲。或許是犧牲別人的安危甚至性命、可能是犧牲自己的善良、犧牲自己的人格、犧牲別人的信任、身邊的人可能無法理解自己的行為。人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不可能有人會完全理解和相信你,只有自己能為自己負責,自私地考慮個人利益也是無可厚非的,這就是人性。

我們都習慣在苦難中,找人來責怪,把痛苦不幸與個人責任都推到一個人身上,好想能讓自己內心舒服些,由宗教崇拜到政治造神從來都是一樣,這就是人性。

我們都喜歡負責任地把期望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實情是人皆凡人,所有人都有保護的對象,都會為他們時而軟弱到誤入歧途,時而堅強得化為英雄,這就是人性。

所有人都有保護的對象,都會為他們誤入歧途或化為英雄。(《屍殺列車》劇照)

「想要作出真正仁慈的行為,就必須用冷酷目光看穿現實與每個人。仁慈與冷酷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生存,從來不面臨自私與忘我的兩難,甚至不關乎智商,真正決定的是心境。如果我們被內心渴望蒙蔽,任由情緒牽引,無論想做好人或壞人,下場都不會是好的。然而,我們好像無論冷漠自私,抑或幫助他人都不見得到救贖,只有被動地承受苦難。有的人會很不甘心,不甘心接受真相:面對死亡,原來人就如螞蟻般軟弱無能,無力扭轉局勢,除了坐以待斃,再沒有別的方法。所以我們還會想垂死一搏,看看有沒有出路,大概上天才會憐憫我們,不白費所有人的犧牲與付出嗎?

螞蟻,擁有豐富的生存知識,每天卻只懂疲於奔命地工作,面對厄運依舊脆弱不堪,甚至比螞蟻還軟弱,難逃一劫。人如螞蟻,經歷苦難是必然的,絕望的結局反映現實的殘酷,只是沒有螞蟻的苦難是毫無意義的。

《螞蟻窩》。(恐懼鳥Facebook專頁圖片)

內容提供:劉靖怡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螞蟻窩】災難當前 人如螞蟻 軟弱、自私黑暗面展露無遺」​】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