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環街市】百年前鬼故勝地 化身文娛中心

撰文:李偉民
出版:更新:

一百年前的上環街市,人們穿着唐裝衫褲來買菜買魚;一百年後的上環文娛中心,小朋友們來聽音樂、聽故事,兩者的命運,在冥冥之中有何關聯?我們是新人又或是當時的舊魂?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上環文娛中心,在皇后大道中345號,1989年建成,快三十年了。約一百年前,那裏是一座紅磚和麻石維多利亞古典風格的街市,非常英國,但在八十年代拆掉。如果追古思舊,去今天港澳碼頭對面的「西港城」吧,它是老街市的北座,不過是愛德華時代的建築,給保存下來。

上環文娛中心,在皇后大道中345號,1989年建成,快三十年了。(作者提供)

香港中樂團的總部在上環文娛中心,他們利用了一個綵排室,主辦兒童音樂會,叫《孩子的五感遊戲》,藝術指導是周熙杰,節目統籌是張瑩。

去看音樂會,但是早到了,於是在上環走走,滿街都有本地「老外」,有些在茶餐廳吃廣東雲吞麵和叉燒飯,中環住宅區租金日益昂貴,居港的外國人只好西移,搬到上環。

上環是老區,比中環還要老,一百年前已經存在,充滿文化魅力。1841年,英國艦隊登陸香港,發覺上環半山有一片凸出的高地,既平坦又臨海,適宜讓艦隊先鋒紮營,於是,工兵開闢從海旁到這片高地的道路,叫作Possession Point (佔領點)。所以,今天的水坑口街,英文是Possession Street,就是英國佔領香港的第一站,在上環文娛中心的斜對面,大家要去拍照「打卡」。

今天的水坑口街,英文是Possession Street,就是英國佔領香港的第一站,在上環文娛中心的斜對面,大家要去拍照「打卡」。(作者提供)

水坑口街往上走,轉往荷李活道的文武廟,十八世紀由華人富商合資建成,內有石灣陶塑、花崗石雕,佈局設計精緻。當年,文武廟的政治地位重要,它是早期香港華人議事及排難解紛的公所,而社會賢達,每年都齊集廟內,為香港的福祉而舉行秋祭典禮。文武廟反映了一百多年前香港華人的社會組織和宗教習俗,具歷史價值。眼前的廟堂景物依然,故人卻消失無蹤,日子,總是一去不復返。

上環文娛中心後面是售賣海味的文咸東街,英文為何叫Strand(淺灘)?昔日,皇后大道中是海邊,後來上環發生一場大火,數百棟房屋毀於一旦。當時,第三任港督文咸(Bonham),把燒毀的房屋瓦礫堆往淺灘,填成新的商業區,並稱為Bonham Strand,保留「灘」的意思。今天,皇后大道中有一條樓梯,可以步往蘇杭街,你從樓梯建築的特色,可以看得出那是當年一條下水的石階。

喜歡鬼古的朋友,必定愛死荷李活道上面的太平山街。1894年,太平山街一帶鼠疫流行(亦稱黑死病),一個月內便死了數百人,死者身體滿是黑斑,共數千人喪生。有些屍體在黑夜中被家人拋棄在街上,政府出動英軍和警察,逐戶入屋搜查,隔離病患者,並每戶消毒。經過數個月後,疫情受到控制,自此,居民每年在太平山街舉行打醮,超度亡魂。當然,隨着而來的便是不同的鬼故事,例如有百多個鬼魂出現,大家上網搜尋,便會看到這些謠傳。在太平山街的黑死病現場,即今天的卜公花園,找個地方坐下來,感受這場災難吧。

繞了上環一圈,回到文娛中心,它在街市的上面。坐在綵排室聽音樂,我還是第一次:只容納100個觀眾的空間,樂師近在咫尺,伸手便可問好。我是今晚的另類觀眾,因為大多都是家長攜同幾歲的小朋友到場。香港中樂團的節目編排非常明智,用的都是流行「金曲」,打頭陣是《步步高》和《旱天雷》,跟着示範什麼是「拉弦」樂器,節目是胡琴重奏《二泉映月》;然後介紹什麼是「吹管」樂器,嗩吶獨奏出《百鳥朝鳳》,像一群小鳥在快樂歌唱;跟着講解什麼是「彈撥」樂器,讓大家享受琵琶古箏二重奏《春江花月夜》;接着更好玩,他們邀請每位小朋友一起打拍子,演奏出《鼓樂小精靈》,讓大家認識「鼓樂」樂器。

接着,回復大合奏,首先是廣東名曲《金蛇狂舞》,喜歡看武俠電影的人,一定聽過這首好歌,因為它常常用作配樂;第二首是每個中國人都可以哼出口的《彩雲追月》,最後兩首活潑的歌曲是《賽馬》和《小朋友的小小世界》,來結束這溫馨的「家庭樂」的晚上。動聽的音樂,洗滌人的塵心,而且,身為中國人,要懂得一些基礎的民族音樂,如果連《春江花月夜》和《步步高》也未聽過,恐怕不識一丁。

中樂團今次的親子音樂會,花了很大心思,入場的走廊,掛滿了兒童的畫作,而每位入場的小朋友,還獲贈李雪心手繪的小鳥圖,可填上喜歡的顏色。最有創意是中樂團行政部門的三位員工:鄧耀銘、古琦欣和梁凱琪,他們粉墨登場,變身為失明人「盲炳」、迷路的少數民族女孩和走入了時光隧道的主持人。除了介紹音樂,他們還和小朋友玩遊戲,教導孩子們中華文化,例如介紹什麼是「騎竹馬」,即竹竿為馬,騎於胯下的民間遊戲。

家裏有小孩子,不管是子女或是孫兒,應該留意下次節目預告,帶他們去上環文娛中心的親子音樂會,認識中華文化之餘,又可以讓他們有一個啟發潛能的機會。

家裏有小孩子,不管是子女或是孫兒,應該留意下次節目預告,帶他們去上環文娛中心的親子音樂會,認識中華文化之餘,又可以讓他們有一個啟發潛能的機會。(作者提供)

小朋友開心的時候,雖然會忘形、大叫大笑,但是可愛得要命,我前面的小孩子關心地問媽媽:「為什麼叔叔盲了?可以帶他去看醫生嗎?」右邊的小女孩,拖着只有幾歲的弟弟,精力旺盛,整個晚上在跳舞,十分趣致。

演奏會的用心安排,好到無話可說,例如叫觀眾一起穿越時光隧道的時候,工作人員拿起一大塊紗布,在我們的頭頂飄過,這「手作」真的辛苦了他們。如果要挑骨頭,唯一是當天的節目沒有香港本土味道,吾地吾情,要多加進一點點,讓這個節目,更貼近香港。

「為什麼叔叔盲了?可以帶他去看醫生嗎?」(作者提供)

為人父母的,在子女下課之餘,除了帶他們去補習和玩樂,還要培養他們的性格和情操,做一個優秀有用的人。很多專家已經說過,接觸和學習音樂,有眾多好處:小朋友通過音樂的表達,可以增強自信心;再者,音樂複雜之處,會增強他們的腦部能力;而喜歡音樂的人,都是有創意、思考力和耐性。最重要的,你為孩子打開了音樂世界,帶他進入了另外不一樣的天地。

一百年前的上環街市,人們穿着唐裝衫褲來買菜買魚;一百年後的上環文娛中心,小朋友們來聽音樂、聽故事,兩者的命運,在冥冥之中有何關聯着?我們是新人又或是當時的舊魂?

不要想得太多了,散場走路十多分鐘,到了正街,光顧始創於1885年的「源記甜品」,來一碗港式糖水,這裏的紅豆,煲到「起沙」,不叫紅豆粥,叫紅豆沙;還有,沒有雜質的清香雞蛋糕,便是它的美。生命中的種種舊恨新愁,猶如伙記的發黃潔布,把一切不快,掃落地上。

內容提供:李偉民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上環:一百年前的鬼怪故事,今天文娛中心的兒童音樂會」​】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