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江訪港】香港史上最大直幡? ICC外牆倒數2047

撰文:何雪瑩
出版:更新:

中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三日,說此行目的是要「看、聽、講」。在水馬圍城、警察露營獅子山等措施悉心照料下,未知張德江看到什麼?今晚九點半,如果他回到灣仔君悅酒店的客房休息,把窗簾敞開,視線投向維港對岸最高的環球貿易廣場(ICC),準會看到一部分港人心底的焦慮——一串9位數字在倒數著,將2047年距今的時間化為秒數:滴答、滴答。
創作者說:「當全部抗議的可能性都被封殺,卻有個你估我唔到的作品成功突破。張德江被隔離的,就是香港人的真感受。」

作品本是今天開幕的公共藝術展覽「感頻共振」其中一項作品。展覽由藝術發展局舉辦,icc 為其中一個場地提供者。作品由昨晚至6月22日每晚在環球貿易廣場播放。

《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六十秒的朋友》,是今天開幕的公共藝術展覽「感頻共振」其中一項作品,由昨晚至6月22日每晚在環球貿易廣場播放,全長約6分鐘,頭5分鐘以不同形式倒數一分鐘各五次,最後一分鐘出現一串9位數字——正是是香港人離2047年7月1日剩下的秒數。(鍾偉德攝)

曾創作「佔領打氣機」 今以「倒數機」聚焦2047前途討論

這串9位數字是黃宇軒和林志輝二人創作的新媒體藝術作品,名為《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六十秒的朋友》,兩人稱之為「倒數機」。作品本是今天開幕的公共藝術展覽「感頻共振」其中一項作品,由昨晚至6月22日每晚在環球貿易廣場播放,全長約6分鐘,頭5分鐘以不同形式倒數一分鐘各五次,最後一分鐘才出現一串9位數字。將頭五分鐘理解成最後一分鐘2047倒數的幌子,並不為過。

黃宇軒和林志輝由2011年開始合作創作新媒體藝術,曾三度獲得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獎項。2014年佔領運動期間,他們創作的「打氣機」投影裝置,在網上收集來自世界各地為佔領者寫下的鼓勵說話,每天投射到政府總部的外牆上,一時間成為了金鐘佔領區其中一個地標。既不避諱政治,黃宇軒與林志輝不時思考如何以新媒體藝術回應當下。

新鴻基地產發言人回應指,目前在ICC幕牆上演的「第五屆大型公共媒體藝術展」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康文署、ICC及K11為場地夥伴,ICC由始至終無參與作品的甄選工作,有關程序及審核均由藝發局處理。ICC聲光耀維港由2014年至今已達三年,過往亦有提供予其他機構舉辦的燈光藝術展。

2014年佔領期間,黃宇軒和林志輝創作的「打氣機」投影裝置,在網上收集來自世界各地為佔領者寫下的鼓勵說話,每天投射到政府總部的外牆上,一時間成為了金鐘佔領區其中一個地標。(Slought)

佔領結束後,社會經過一陣喘息期,2047年作為香港前途大限的討論開始佔據公共領域。黃之鋒呼籲正視香港2047後的前途問題,甚至成立新政黨,以10年推動香港2047年後安排的公投。黃宇軒佔領前已開始思考2047年以後,「香港要往哪裡去」的「二次前途」問題。

「那是中英聯合聲明簽署30周年。大家開始質疑,為何『三腳凳』的安排未能成事。」80年代中英雙方討論香港前途問題時,香港並沒有代表能參與其中。

「說到底2047年只是一個聚焦的行動代號,如果2047年『五十年不變』屆滿了,我們要由現在起開始討論『續約』條款。不管香港人最後希望如何走下去,也要有共識才能跟北京爭取。」

黃宇軒對倒數一直很感興趣:「香港回歸前在北京天安門有倒數,大埔海濱也有倒數鐘。但這兩個地方的人對同一件事有截然不同的投射:對北京而言是慶祝殖民時代結束,對香港而言是焦慮。」

兩位創作人在中環碼頭望向維港對岸的ICC,外牆上將播放兩人合作的新媒體作品。當張德江站在君悅酒店的窗前,看到他們的倒數作品時會是什麼心情?(陳焯煇攝)

靈感來自王家衛電影 以浪漫突破政治審查

但直至今年初,黃宇軒和林志輝才抓著機會,將2047年討論與創作結合。1月尾,「感頻共振」策展人Caroline Ha Thuc邀請林志輝參展,在ICC外牆播放錄像。他隨即找來老拍檔商量。

林志輝收到ICC對於作品挑選準則的文件,寫明不接受有任何政治元素的作品。於是二人一直苦思如何突破審查,兩、三個月後,連作品提交死線也過了,依然苦無對策。一晚吃牛腩麵時卻突然心血來潮,想起電影《阿飛正傳》裡,張國榮對張曼玉說:「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

最後二人的錄像作品長六分鐘,分別是以6種方法倒數60秒,林志輝把它設計得一次比一次抽象:秒針在時鐘上轉一圈、阿拉伯數字60倒數至1、甲子、60個白色波波逐個落下、畫12個「正」字…第6分鐘,出現一串表示9億多的9位數字——這就是我們現在離2047年1月1日還剩幾多秒。每次倒數之間出現一句說話:「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

黃宇軒與林志輝作品《倒數機》:2047年,「五十年不變」的大限到來,是每個香港人都要面對的問題。(陳焯煇攝)

審查反令政治表達更有感染力

頭5次倒數固然是為了繞過審查,但二人認為,審查令政治表達更富感染力。「我從沒有懷疑過不能過關。即使與2047無關,那6次一分鐘的倒數本身就是一件能自圓其說的作品。讓情侶在維港倒數一分鐘,都幾浪漫。王家衛又拍了一套《2046》,牽強極都講得通。」黃宇軒說。

「其實倒數本身想說明的是,對不同人而言,一分鐘的主觀感覺到底有多久?看著秒針轉一圈,比畫正字來得慢;濕吻一分鐘會覺得好快過。所以即使撇除2047,作品本身也有意義。」

抬頭看見這件作品,即使最後看見一串9位數字每秒倒數,幾乎不可能知道它跟2047的關係。林志輝認為:「連埋將消息發布,作品才算完整。」

黃宇軒解釋:「我們從不想讓人猜度,只想繞過審查之後大聲講。但不全是因為要過審查才用上這一形式講2047。」他認為跟直接在ICC宣讀「2047大限將至」相比,迂迴地以倒數表達更能引起共鳴。

「為何大家只看見數字聯想不起2047?可能因為沒有背景。但反過來說,從此以後大家看見這組數字便知其意義。審查叫我們用上符號傳達2047的意義,我反而覺得更好。否則我可能會寫一句『驚唔驚2047?』,其實好無感染力。如果直接擺『我要真普選』,那是政治動員或宣傳而已。」

黃宇軒和林志輝二人在2014年佔領期間創作的「打氣機」投影裝置。(截圖自網絡)

騎劫全港最大的公共藝術場域

林志輝的正職是新媒體藝術設計師,行內一直知道ICC能播放錄像作品。「不過其實大家行過都不會留意,那不如我直接告訴你錄像的意義,吸引你望過去。」他笑言今次錄像的技術要求非常簡單,一兩天便能完成。他覺得錄像本身意義不大,「如何表達、在哪裡表達才重要。ICC這個媒介有其獨特性。」

黃宇軒於演藝學院人文學系擔任講師。受政治科學和地理學嚴謹訓練的他,不時撰寫政治和文化評論,卻認為在ICC以倒數錄像形式,喚起香港人對二次前途的關注,比文章或網頁有不同效果。

「我們要面對現實。如何製造media event,令人覺得好爆?走上ICC,突破政治審查,整個pacakge就好唔同。加上ICC是全球最高的大廈之一,以這媒介表達公眾情緒,跟在 Facebook 出一個status不同。這是institutional critique(制度批判),透過走入建制,達成目標。」

黃宇軒對ICC外牆有另一種解讀:「反過來說,其實在ICC播什麼都無意思。那是全港最大的告示板,理論上是最公共的公共藝術場地,但最唔公共,因為根本無人理。大家覺得有權勢、有財力決定播放內容的人,都不會播放有意義的錄像。」

林志輝形容,此舉是騎劫香港地標,一個弔詭地無人留意的地標。他指向我們身後的港島天際線,由上環往東掃至灣仔。「你看,這裡有幾多大廈外牆熒幕?真正叫人留意的又有幾多?」

林志輝說:「最理想係一直倒數至2047,這是ICC最有公共意義的錄像。」

黃宇軒笑說:「對啦,如果ICC接受我們的建議,將會成為全球焦點。」

黃宇軒說:「ICC是全球最高的大廈之一,以這媒介表達公眾情緒,跟在 Facebook 出一個status不同。這是institutional critique(制度批判),透過走入建制,達成目標。」(鍾偉德攝)

給張德江的話:請聽港人心聲

《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六十秒的朋友》的兩位創作人,分別為在演藝學院任教的黃宇軒(左),和擔任新媒體藝術設計師的林志輝(右)。他們希望張德江傾聽香港人的聲音。(陳焯煇攝)

二人算是成功瞞天過海,讓作品成功展出,但他們早已作好準備。對外公布作品關於2047年的深意後會隨時被腰斬,他們也無所謂。作品正式展出之日遇上張德江來港,也是始料不及的時機。「警察在獅子山上露營,讓我更加憤怒,更想將作品的意義宣揚開去。」黃宇軒說。

二人不時在灣仔出入,他們感到「政府想封晒成個灣仔」。如果能跟張德江對話,黃宇軒想對他說:「請傾聽香港人的心聲。只要張德江安坐在酒店的海景豪華套房時,打開窗簾,望向ICC,便能突破政府的『悉心安排』。」

如果作品被腰斬,張德江和香江人仍可上倒數網站「共振」:http://addoilteam.hk/countdown
創作人呼籲看到倒數機的市民拍下照片,把照片上載到社交媒體,可加上hashtag #2047hk;並藉此跟親友討論香港的「2047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