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超現實主義畫家的日常照 馬格利特大扮差利·卓別靈
煙斗不是煙斗、被蘋果擋住的臉、蒙面的戀人,你總會見過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畫作。小時候百厭的他,長大後同樣不受制於現實規範,成為超現實主義的著名畫家。除了畫畫,馬格利特拍過電影,亦留下很多玩世不恭的生活照。於「雷內·馬格利特:影像透視:照片與錄像」展覽中,香港觀眾可率先欣賞他的電影和照片。
「馬格利特從不注重媒介形式。」策展人Xavier Canonne說。電影和照片都有畫作的影子,可視之為影響畫作或洐生畫作的副產品,亦可視為深化畫作意義的獨立藝術品。
模仿差利·卓別靈拍照 拍電影演繹畫作
馬格利特是個電影迷。不論是日常照或是畫作,都令人有意無意地發現電影的影子。Xavier Canonne花了不少時間發掘馬格利特作品中的電影。超現實主義盛行於20至30年代的歐洲,超現實主義電影之父路易斯·布紐爾(Luis Buñuel)憑《安達魯之犬》(Un chien andalou)一嗚驚人(著名場面是剃刀割眼睛),可是馬格利特更喜歡娛樂性強的商業片。Canonne指他的一張照片就與差利·卓別靈(Charlie Chaplin)代表作《城市之光》(City Lights,1931)中,差利睡在雕像上一幕相似。法國導演路易·費雅德(Louis Feuillade)的《方托馬斯》(Fantômas,1913)講述反英雄人物方托馬斯,正是馬格利特喜歡的角色。他曾畫下一幅名為《The Barbarian》的方托馬斯像,可惜在二戰時被炸。但他與損毀的畫作合照,成為另一個作品,留存下來。
馬格利特也拍電影。在《城市之光》上映的同年,他拍了第一部電影,至五、六十年代買了自己的相機,也斷斷續續拍了一些電影。他從不公開這些作品,「我拍的不是電影,是家庭錄像。」以朋友為主角,大家即興演出,更像是一場派對。其中一段影片可見大家戴上面具,又演繹馬格利特的代表作《戀人》(The Lovers)。他戲耍自己的作品,令畫作更帶玩味和荒謬感。
馬格利特的電影片段
自拍始祖 遮面思考詞與物關係
展覽展示了132張馬格利特的照片,部分是他的攝影作品。Canonne指馬格利特不會公開展出攝影作品,因為當時沒有攝影的藝術市場,而且成為攝影師需要花很多錢買器材。但他的攝影作品不容忽視,Canonne就十分欣賞馬格利特與妻子喬吉特·馬格利特(Georgette Magritte)的合照。「馬格利特比妻子矮,他墊高自己站在她身後,二人雙眼的位置成水平。遮住喬吉特右邊臉的話,他們就拼成一張臉。」馬格利特經常親身擔任模特兒,其中一張畫畫時拍的照片就是請鄰居為他拍的。「他的照片不是紀錄,是創作。」Canonne強調。
馬格利特拍下一系列照片,以物件遮住面部,就像畫作《戴黑帽的男人》(The Son of Man)。他認為臉孔不是人的本質,正如《形象的叛逆》(The Treachery of Images)中煙斗不是煙斗,他往往突破人們的日常認知。「人可以在詞與物之間建立新關係,也可以看到語言和物件在生活中被忽視的某些事情。」他曾這樣說。我們認為理所當然,馬格利特卻透過遮蔽事物而重新思考詞與物的關係。他並不追求事物百分百寫實,甚至不屑只以寫實為樂的畫家,對他來說所謂的現實是「虛假的表面」。
雷內·馬格利特「影像透視:照片與錄像」
日期:1月19日至2月19日
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地址:ArtisTree(太古坊康橋大廈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