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Zaha Hadid】令人又愛又恨的建築女王

撰文:何桂嬋
出版:更新:

2016年可算是Zaha Hadid的另一個高峰,因她繼2004年成為首個獲得普立茲獎的女性建築師後,再成為167年來首個沒有男性夥伴的女性建築師,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學會金獎(RIBA Royal Gold Medal)的殊榮。然而,巨星總是在高峰殞落。昨天(31日)這位建築女帝死於心臟病。

流動的美學

Hadid那不顧一切挑戰創新底線的冒險精神,確是她敢認第二,無人敢認第一。這跟她的家庭及成長環境不無關係,她對建築的興趣,可追溯到她跟家人到伊拉克南部的蘇美(Sumer)地區,當時還是青少年的她,深受這古文明城市啟發,她形容:「我從未忘記那地景的美──沙、水、蘆葦、鳥兒、建築物和人,全都一同流動(flow together)。」而她成長的50、60年代的巴格達,跟現在也完全不一樣,那時國家正積極發展,那種生氣對她而言非常有啟發性。她的職業生涯中,亦成就了不少超出常人想像的作品,就以我們出入紅隧經常見到的理工大學創新樓為例,整座如比薩鈄塔一樣傾斜的大樓,銀白色鋁片和玻璃外牆形成像一個個環,活像一艘太空船,富未來感。其以曲線主導的建築形態,令建築物內外都呈流動的狀態,室內空間彷彿會隨著人的走動而變化一樣,你永遠預計不到,下一個彎位後會出現什麼樣的空間,建築物不再只是一個僵硬的軀殼,而在理性功能以外,為用家帶來感性的觸動。

位於阿塞拜疆Heydar Aliyev Centre。(openbuildings.com)

Sir Peter Cook於她獲得的英國皇家建築學會金獎的介紹中,生動而貼切地道出她的風格:

這三十年間,她涉足了很少人敢於探索的領域。假如Paul Klee(瑞士畫家)是帶一條線去散步(took a line for a walk),那麼Zaha便是帶著由那條線所衍生的平面,去跳一支虛擬的舞,然後敏捷地將之摺疊,帶上太空走一趟。
Sir Peter Cook

來自未來的建築師

Zaha首個落成的作品Vitra Fire Station。(wikicommons)

然而,她剛烈火爆的個性和行事作風,以及那別樹一格的建築風格,不是人人都能接受,連其老師Ram Koolhaas都這樣形容她:"a planet in her own inimitable orbit.”(在她自己那無法仿效的軌道的一顆星球)。她有不少設計只於紙上實現而最終未能建造,早年更被人稱為”paper architect”,如她於1994年為英國新的Cardiff Bay Opera House的設計,本已獲通過建造,但最後該項目的金主卻反口,令設計建不成,這次敗北可謂Hadid建築生涯中的沈重打擊。事實上,幾乎所有她已實現及未實現的作品,也引起很大爭議,如2012年落成的阿塞拜疆Heydar Aliyev Centre被揭發居民因而被迫遷,工人被剝削勞動;日本東京奧運主場館被當地建築師群起攻擊其設計和費用超支,導致要推倒重來;位於北京的大型商城Galaxy Soho亦被當地保育團體稱玻壞老北京的歷史面貌。而其作品的完成度和手工之參差也常被批評,有人形容她就像一個外星人被錯配到現世,現代技術根本追不上她的前衛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