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恐怖護士顛覆傳統想像 塗鴉藝術家的《香港》要幾多錢?
若說大銀幕上的經典恐怖形象,除了《小丑回魂》(IT)小丑、《自殺特攻》(Suicide Squad)的小丑女,總少不得《鬼魅山房》(Silent Hill)的護士,性感又血腥,完全打破了護士的形象。電影於2006年上映,當時在藝術界亦有一系列護士畫作,少了性感,多了詭異。這正是出自美國藝術家李察德‧佩利斯(Richard Prince)之手,其中一幅作品將於月尾拍賣,估價於三千萬至四千萬。
同場拍賣的,還有美國藝術家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的作品《香港》,畫作這次回到它的靈感啓發地,讓我們來看看畫家如何詮釋「香港」。誰會把《香港》買下,也是令人拭目以待。
翻印低俗小說封面 護士甜美不再
如果說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金寶湯罐頭作品要打破通俗與高雅間的界限,李察德‧佩利斯的「重攝」(rephotography)則要完全解構我們視之為「真」的事物。與安迪·沃荷相似,李察德‧佩利斯的作品亦來自通俗文化,護士系列正是翻印自50至60年代的低俗小說(pulp-fiction)封面。小說上的護士大多迷人性感,引人遐想;李察德‧佩利斯的護士卻戴上口罩,背景大多陰沉朦朧,今次拍賣的《護士凱西》(Nurse Kathy)更是整個系列的詭異之最。口罩後的她彷彿在流血,直盯觀眾的眼神空洞,完全有別於原版小說的甜美凱西。
我捕捉的圖像──或者說是「偷竊」──根本不是真實的。它們是妄想,在通俗刊物廣告上的圖片與作者無關,這正是我所感興趣的。我想重新呈現最接近真實的事物。
這些廣告、刊物建構了我們對事物的想像,李察德‧佩利斯卻告訴我們,這些都不是真實的。抽空了圖像背景和文案,李察德‧佩利斯的護士變得迷茫或空洞,正如我們看到作品後的感受。追溯至他的成名作《Untitled (Cowboy)》,70年代他已開始解構通俗文化中的「真相」。這幅「重攝」作品翻影自萬寶路香煙廣告,這系列的廣告創造了牛仔形象的「The Marlboro Man」,建構了美國的陽剛性。李察德‧佩利斯除去廣告上的文案,「還原」牛仔照片,脫離萬寶路的語境,解構廣告和陽剛的「真相」。後來的護士系列可視為《Untitled (Cowboy)》的續集,質疑陰性。
黑人塗鴉藝術家眼中的香港
李察德‧佩利斯的《護士凱西》詭異,尚·米榭·巴斯奇亞的《香港》則充滿趣怪的異國風情。龍頭、金剛,他捕捉的是香港人不曾注意的一面。作品上的猙獰人頭令人想起巴斯奇亞的《無題》──史上最貴的美國藝術家作品,以US$1.1億成交。他的早期作品皆不乏這類古怪人像,頭骨暴現,展現他對死亡的關注,亦有可能源於童年閱讀的《格雷氏解剖學》(Henry Gray’s Anatomy of the Human Body)。但他明顯不是真實地重現人體,粗獷的筆觸、斑駁的色彩都令他成為表現主義的代表。
表現主義:
重視內心表現,而非摹擬現實,一般會將現實抽象化
畫家埃貢·席勒(Egon Schiele)、作家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皆是著名的代表
因為黑人的身份,巴斯奇亞常以表現主義呈現黑人為奴的處境。如《Untitled(History of the Black People)》提醒人們視之為西方文明搖籃的古埃及人是黑人,如今的黑人卻被奴役。回到《香港》,作品中的異國風情或許難免落入東方主義的簡單批評,但如果歷史是被建構的,那麼誰可以判斷什麼是真實的香港呢?
其他拍賣作品
富藝斯(PHILLIPS)拍賣行香港晚間拍賣:「20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
拍前預展:11月23-26日
拍賣日期:11月26日 下午5時
地點:中環干諾道中5號香港文華東方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