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電影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南非國寶劇作家代表作香港演讀
曾獲紐約劇評圈獎(New York Drama Critics' Circle Award)最佳外國劇本的《我的聖城麥加之路》,今年10月將由香港戲劇協會演讀。劇本出自著名劇作家阿索爾.富加德(Athol Fugard)之手,港人對他或許有點陌生,但他在戲劇界久負盛名。1972年,阿索爾已憑着與人共同編劇的《Sizwe Banzi Is Dead》和《孤島》(The Island)獲得東尼獎(Tony Award)最佳劇本,2011年更獲得東尼獎終身成就獎。
阿索爾素有南非國寶級劇作家美譽,他的戲劇作品不僅在歐美舞台上吃得開,也不時改編成電影。他自己也是一名多面手,執導過電影、參與過電影演出,也寫小說,紐約時報甚至封他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最佳候選人」。由阿索爾的小說《真心無戾》(Tsotsi,又譯「黑幫暴徒」)改編的同名電影,2006年獲得第78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他也在1991年親自執導了《我的聖城麥加之路》(The Road to Mecca)的電影版。認識這樣一位殿堂級的劇作家,不妨從他的電影作品入手。
他(Athol Fugard)創造的角色總是如此忠於人性,他的作品也總是專注於人物的刻畫。圍繞着這些角色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則留待你去觀察。
改編電影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阿索爾至今創作過30多部舞台劇劇本,而由南非導演加雲漢(Gavin Hood)執導的電影《真心無戾》,則改編自他至今出版的唯一一本小說。故事講述南非一位貧民窟出身的小流氓在一個雨夜搶劫了一輛車,並射殺了車主,駕車逃去時發現後座有一個才三個月大的嬰兒,而這個嬰兒讓這位惡徒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也喚起了他的惻隱之心……作為一部電影,《真心無戾》有不少缺點,當年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概源於它對南非貧民窟底層生活的描寫,以及人性救贖的主題——這多少要歸功於原著定下了基調。導演加雲漢憑藉這部電影獲得奧斯卡獎後,也開始了他在美國荷里活的發展,他執導的電影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是《變種特攻:狼人外傳》(X-Men Origins: Wolverine)。
小說《真心無戾》寫於1960年代,於1980年出版後即引起不少電影公司改編的興趣。阿索爾沒有參與這個劇本的改編,但據說他對改編的劇本是滿意的,雖然改編劇本將原作的50年代換成現代背景,但保留了原著的精神,是所有改編劇本的作品中他最滿意的一部。
1991年,阿索爾自編自導電影版《我的聖城麥加之路》,並飾演了其中的牧師角色。關於這部電影的資料,在網上並不容易找到。由其舞台劇劇本改編的電影包括《Boesman and Lena》(2000)、《"Master Harold"...and the Boys》(2010)和電視電影《"Master Harold"...and the Boys》(1985)、《Marigolds in August》(1980);他也在第55屆奧斯卡大贏家《甘地傳》(Gandhi)及1984年的電影《戰火屠城》(The Killing Fields)出演配角。值得一提的是,《"Master Harold"...and the Boys》劇本是阿索爾根據自己的童年記憶改編而成,由Freddie Highmore飾演的白人小孩,原型就是阿索爾本人。
劇作多抨擊種族隔離
從《真心無戾》足見阿索爾對於種族問題的關注。一直以來,種族尤其是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都是阿索爾劇作的重要主題,他也借戲劇來抗議不公義的制度。阿索爾生於南非,但並不是黑人,父親是說英語的歐洲後裔,母親是南非荷蘭裔。他的父親雖然友善,卻又像許多生活在南非的白人一樣,帶有頑固的偏見,但真正深深影響了阿爾索的,是他母親對不公義的敏感。
1958年,26歲的阿索爾和妻子Sheila Meiring移居南非最大的城市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一年後,他以他在約翰內斯堡貧民窟的見聞,寫下他第一個長篇劇本《No-Good Friday》。1964年,阿索爾寫下他第一部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品《The Blood Knot》,這部作品同年在紐約外百老匯演出,使他開始了在美國戲劇界的發展。而在南非,由阿索爾和黑人演員Zakes Mokae一同主演的《The Blood Knot》,是第一部由白人和黑人同台演出的戲劇,這惹惱了當時的南非政府,阿索爾的護照被沒收,南非也開始加強種族隔離的審查,禁止不同種族的演員或觀眾同場。
後來由阿索爾自己改編成電影的《我的聖城麥加之路》(The Road to Mecca),劇本完成於1984年,也是他一部重要的代表作。故事取材自南非藝術家Helen Martins的真人真事,身為白人的Helen Martins,卻在1960年代與黑人雕塑家Koos Malgas一同創作,在種族隔離時代的南非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然而,在這部劇作裏,阿索爾反而沒有從種族問題入手,而是以藝術家的執着作為戲劇的主旨——年邁的Helen不顧他人的勸阻、不介意鄰居的眼光,執意要建造自己的「聖城麥加」,即她的花園。直到1976年Helen死後,她的雕塑作品才獲得世人注意,她的故居也如其生前所願成為了博物館「The Owl House」,吸引眾多藝術愛好者前往朝聖,如今是南非最重要的文化景點之一。
《我的聖城麥加之路》雖然早在1988年已於外百老匯演出過,並在當年獲得紐約劇評圈獎,但要直到2011年才首度登上百老匯的舞台,而那一年,已79歲高齡阿索爾獲得了百老匯舞台的最高榮譽——東尼獎終身成就獎。一部30多年前的作品,由香港戲劇協會演讀,會給本地觀眾帶來怎樣的體驗和感覺?
演讀劇場《我的聖城麥加之路》
日期:10月27-28日 8pm;10月28-29日 3pm
地點: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票價:140
(粵語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