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eaker Con・鞋頭說】SLAB創辦人Jason Yip:記得往日初心嗎?

撰文:曾柏熊
出版:更新:

Sneakerhead,華文直譯就是「鞋頭」,本身是一個帶點炒賣文化的諷刺詞彙,但現在是泛指那些真心喜歡自己每一雙球鞋的族眾。
問題就來了,在一個波鞋早已成為主流時尚的世代,怎麼才為之「愛波鞋」呢?當中當然關乎玩物的態度;本周六正值Sneaker Con首次於香港舉行之際,或許正是時候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為什麼喜愛波鞋呢?」

在我心目中,Kobe Bryant是一個真正「始終如一」的球員,無論經歷幾多批評,他對籃球的堅持卻從來未變,他的態度亦影響了我;現今香港社會不論球場與波鞋,什麼都可以炒,這是我們當初對待喜愛事物時的心態嗎﹖
籃球文化網站SLAB創辦人Jason Yip
Jason Kidd的Nike Air Zoom Flight V,是Jason第一對波鞋。(龔嘉盛攝)

無可否認,時尚波鞋總是以籃球鞋為主導,跑鞋與lifestyle款式為次,故不少人當初迷上波鞋的始源,很多時都與打籃球有關,兩者互為表裡,多數不過先後次序之別,Jason Yip正是這樣的一個籃球x波鞋的死忠。Jason的生活可說從來都離不開籃球,由求學時兼職到籃球雜誌打工,到後來成為編輯,並維持一星期最少到一次街場打波和儲波鞋的興趣,Jason絕對是一名球痴,愛籃球愛得花上工餘時間成立籃球文化網站SLAB和Sneaker Haven HK Facebook群組等資訊平台,不為謀利,只希望身體力行,向一眾同好推崇理想中對待籃球與波鞋的態度。與其留戀炒賣數字的快感,不如試試回首往來,往日在社區中充滿分享與喜悅的純粹。

多年來Jason一直堅守傳媒的操守,即使偶像在前,依然要保持專業,故二人從來沒有合照,只有一張由外國傳媒拍下訪問的時刻。(龔嘉盛攝)

因為籃球 所以波鞋

80後的籃球回憶是怎樣的呢?那時的NBA資訊雖然已經非常流通,但始終不會像現今互聯網時代般,拿起手機便可接通去世界。小時候的Jason迷上籃球與波鞋的始源,就是每周準時坐在電視機前追看「籃球博士」張丕德的NBA節目,因而接觸到第一個偶像「神奇小子」傑特(Jason Kidd),電視中表現全能的他深深吸引着Jason,除了首對籃球鞋正是偶像的Nike Air Zoom Flight V,Jason這個英文名字甚至也是因偶像而起,對籃球與波鞋的著迷也從此萌生。

然而最影響Jason的人物,始終是一代巨星Kobe Bryant。由於每年暑假Jason都會到美國探望家人,早有機會接觸到美國的高中籃球節目,當時不過仍是高中生的Kobe驚為天人的表現,再一次震撼Jason,原來外面世界的高中生已擁有如此高水平的技術,不知不覺更追隨了偶像整整20年的職業生涯:「在我心目中,Kobe Bryant是一個真正「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球員,無論經歷幾多「獨食」的批評或醜聞的影響等等,他對籃球的堅持卻從來未變。相信亦無人能夠否認他永不服輸的鬥心,我本身也是一個籃球教練,看看球員的眼神便知道他當前的心理狀態,而當你望望Kobe比賽時的雙眼,即使到了退役前最後一場比賽,依然是充滿勝利的渴求。」

Kobe Bryant告別賽當日穿着的款式Nike Kobe 11 Elite Low 「Fade To Black」,是Jason最喜愛的珍藏。(龔嘉盛攝)
去年Jason親身採訪了All Star Game,一圓心願。(受訪者圖片)

順理成章,要數Jason家中200多雙波鞋珍藏中,「The Best」當然與Kobe Bryant有關。2016年是Kobe退役的一年,任職籃球雜誌編輯的Jason亦希望把握最後機會,認為人生中總要採訪一次偶像,決定親自前往多倫多出席當年的All-Star Game,3日的採訪過程中,Jason只集中訪問Kobe,每天特意提早幾小時到達記者會場排在最前守候,熱誠的程度及至賽事的最後一日,Kobe都已經認得他,一句短簡單的「you again?」,足夠成為Jason與Kobe非工作交流上的難忘回憶。2個月之後,Kobe Bryant在NBA最後一戰中個人獨得60分,以一個歷史紀錄告別籃球場,當日他腳上的Nike Kobe 11 Elite Low 「Fade To Black」,成為了最後一款穿着上場的鞋款,在香港只有約20雙,其中一對就在Jason手上:「對一個Kobe球迷來說,2016年的經歷太完美,這雙Kobe 11 Elite Low是一個時代完結的見證,是我最喜愛的珍藏,同時也是最後一對收藏的籃球鞋,隨着偶像的職業生涯完結,我也想為自己的Sneakerhead生涯劃上句號,共同進退。」

Kobe Bryant對Jason不止是物質追求上的影響,而是心態上的堅持。(龔嘉盛攝)

炒賣風氣壞盡本地波鞋與街場文化發展

Kobe對Jason的影響,當然不止於物質追求的層次,更重要是學會對待鍾愛事物時的擇善固執,無論是波鞋還是街場打波,近年都隨着香港人喜愛炒賣和玩也怕辛苦等性格而變質,你還記得當初享受喜愛事物時那種純粹的初心嗎?

再一次回到80後的籃球回憶,除了免費電視台上的NBA節目之外,興旺的「街場文化」也是往日的象徵畫面,與波鞋不同,街場並不會因為零用錢等金錢因素,而影響使用的權利,因為街場本身就是每個社區的共享資源,青年在街場旁大叫﹕「跟隊」的聲音不絕,最少這是曾經興盛的畫面:「近年愈來愈多人離開街場,寧願付錢參加俗稱『私league』的業餘籃球聯賽,一來體育館的室內球場有冷氣,沒街場的辛苦。但其實『辛苦』不正是我們一直享受由競賽中不斷進步的元素嗎?再者打私league永遠只會跟同一班朋友比賽,失去了往日在街場『場上敵人、場下朋友』的交流,本地的籃球文化亦變得失去活力。」

更嚴重的問題,是私league的興旺誘發更多「炒場」行為出現,本來便屬於納稅人的共有資源被不法商人拿來謀利;這種炒賣風氣及至波鞋文化亦一樣,打開網上的波鞋資訊平台,十居其九關於鞋子的資料都是炒賣價錢,反而絕少關於分享波鞋資訊及當中的快樂,人們只知道鞋子的價錢,但對相關的故事和文化背景等等卻亳不知曉,Jason認為是一件可悲的事情,直接令各種文化發展停滯,或者流於表面。

Jason在工作經歷中,走訪過不同國家的街頭球場,包括這個位於立川市的球場,枯葉的襯托美不勝收;每個地區各有特色,啟發了他「街場文化」是種社區凝聚力延伸的看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平塚市的海邊街場,根本是電影中的場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街場文化」其實是一種社區凝聚力的延伸,這是Jason在擔任籃球雜誌編輯的生涯中,走訪過美、日等國很多街頭籃球場後的感想。每一個籃球場都有自己的社區特色,亦成為該區街頭球員的共同語言,這種「主場」的概念,絕非遊走各區「面目模糊」的體育館場地可比;因此在3年之前,Jason創辦了本地籃球文化網站SLAB,讓籃球愛好者可以一個全新角度認識香港與外國的街場,從而鼓勵他們重回社區,重拾往日的簡單與樂趣;SLAB的理念更得到Nike賞識,合作主辦連串《捍衛主場》的賽事,於各區街場舉行,免費公開予各區球員參加,球員只需要在報名表報上是該區的「悍衛者」,或是其他區來的「挑戰者」,即可展開「區域之爭」,作為不同社區之間的交流,以球會友。亦令不少參與者直言,SLAB確實令他們重拾了往日在街場上與別不同的激情。

在波鞋方面,有見現行社會中太多以轉售波鞋或推出商品為目的的專頁,即使商業行為本身並無不妥,然而卻令這種風氣走向極端,激起了Jason與幾位朋友要再「做點事」的決心;成立了Sneaker Haven HK的群組,開宗名義「只談風月」,讓一眾Sneakerhead分享有質素的波鞋資訊,希望為這個圈子帶來一點養份。他說:「雖然這些都是不能賺錢的興趣。但能夠成為本地波鞋與街頭籃球界中的一道清泉,已經是我感到最滿足的成就。」

為了一個興趣的理想多走幾步,Jason確實是個球痴。(龔嘉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