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文物館40周年「相期以茶」共賀壽誕 同賞「四時庭園」
一杯香茗,承載著中國人對生活的祝願與智慧。茶具文物館是全港唯一一所專注於保存、展出和研究茶具文物及有關茶文化的博物館。茶具文物館慶祝40周年,以一系列活動與展覽慶祝這個重要的里程碑,包括「相期以茶」專題展覽、《四時庭園》互動裝置,以及早前舉行的夜間派對與《茶煙.輕颺》戶外光影展,讓公眾從不同角度感受茶文化的獨特魅力,體驗傳統與創新的碰撞。
傳統與科技交融 沉浸於茶文化之中
為慶祝40周年這個大日子,茶具文物館在今年年初開始,推出了一系列結合傳統茶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多元活動,吸引觀眾從不同角度探索茶文化的魅力。香港藝術館館長(中國文物)莫潤棣表示:「今年是茶具文物館成立40周年,我們舉辦了一連串活動,包括與香港郵政合作發行「香港館藏選粹 — 中外茶具選粹」紀念郵票,推出「遊記‧郵寄」明信片活動,亦舉辦了「話說當年」講座系列,以及多項茶藝活動、音樂節目等等。來到年尾,亦是茶具文物館館慶的重頭戲,我們精選了18件有關於賀壽及吉祥寓意的茶具策劃了專題展覽『相期以茶』。」
莫潤棣表示︰「我們希望這個展覽不僅讓觀眾欣賞到茶具的藝術之美,也能深入了解茶文化中的寓意與價值。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文化符號,承載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祝福。我們期望透過展覽,引發觀眾思考文化的傳承與分享。」
在11月底舉辦了兩晚夜間派對,由香港藝術家團隊XRT創作的《茶煙.輕颺》戶外光影展,通過投影技術,將茶具文物館的歷史建築外牆轉化為光影藝術舞台,結合詩、書、畫、印四大元素,展現茶文化的精神與美感。更有由香港藝術家團隊Don’t Believe in Style創作的《四時庭園》互動裝置,結合傳統與創新,讓更多人認識和欣賞中國茶具。
早前,茶具文物館舉行了兩晚夜間派對,由香港藝術家團隊XRT創作的《茶煙.輕颺》戶外光影展。
「相期以茶」吉祥寓意 傳遞中國茶文化
「相期以茶」展覽由即日起於茶具文物館一樓4號展覽廳展出。「『相期以茶』的主題靈感來自中國近代學者馮友蘭先生的一副對聯:『何止於米,相期以茶』。其中,『米壽』是指88歲,而『茶壽』則象徵108歲,這副對聯表達了延續生命與精神昇華的美好祝願。這次展覽正是以此為主題,透過茶具與祝壽文化的結合,向觀眾傳遞中國茶文化中蘊含的祝福與人文情懷。」
是次展覽精選了18件來自羅桂祥藏品的茶壺,這些作品充滿吉祥寓意,向觀眾展示茶文化中與祝壽相關的象徵意義。展品包括福壽字紋、賀壽八仙、龍紋瑞獸等眾多吉祥圖案,亦有造型別緻的桃形壺和壽字壺。莫潤棣表示:「這些茶具不僅造型別致、色彩鮮豔,令人賞心悅目,更反映了中國百姓對幸福與美好生活的期盼。」
從明代到上世紀 探索中國茶具不同吉祥寓意
展品涵蓋明代至20世紀作品,其中,淡紅描金團飾直身提梁壺上有『居仁堂製』落款,屬於袁世凱時期的製作,可說是景德鎮最後一批御用瓷器之一。當時,袁世凱擔任大總統,他希望能冊封自己為皇帝,因此特別製作了大量瓷器,用作贈禮之用。這件瓷壺繪有金色團花紋,工藝精湛,延續清代開始發展的『洋金』技術,使用金水繪製出團形花紋。每個圖案都非常細膩且靈活,壺嘴的壽字團紋更與茶文化中的祝壽主題相關,猶如每次為他人斟茶都送上添壽的祝福一般。而另一件展品青花瑞獸紋壺描繪了獅子追逐繡球的場景,象徵子孫滿堂與生生不息,壺上的獅子圖案亦寓意仕途亨通。另一件貼花蝙蝠紋桃形壺則以蝙蝠為主題,因「蝠」與「福」同音,寓意福氣滿盈。莫潤棣補充道:「這些展品不僅展示了羅桂祥博士對茶具藝術的品味,更讓我們從中看到中國茶文化的多樣性及深厚文化底蘊。」
淡紅描金團飾直身提梁壺,是景德鎮最後一批御用瓷器之一,壺嘴上以「洋金」技術繪上「壽」字。
青花瑞獸紋壺,於明代宣德年製,屬宮廷用器的小注子,又稱「滷壺」。器身飾以五獅戲綵球紋,青花色澤深邃。
貼花蝙蝠紋桃形壺,是陶藝大師范大生之作,壺身呈壽桃狀,壺身上刻劃上蝙蝠,造工細緻。民間素有「千金易得,大生壺難求」之說,就是指大師范大生的作品。
展覽還包括體現中國不同地區與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例如藏族風格的貼花團壽螭龍紋直身多穆壺,多穆壺原本是藏族人用於製作酥油茶的工具,造型簡約實用,並帶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莫潤棣表示:「這類紫砂多穆壺是配合清代大量冊封和法事而製作的,同時也供賞賜高僧之用,觀眾可認識茶具在不同地域與民族文化中的獨特價值。」展覽亦強調了茶文化在人際交流中的重要地位。「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文化符號,承載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祝福,這次展覽更可讓觀眾感受到茶文化背後的情感與文化深度。」莫潤棣表示。
貼花團壽螭龍紋直身多穆壺,身筒以泥條雙弦紋圍圈分隔為三段,分別貼飾螭龍紋和團壽紋,寓意祥瑞。
百年旗杆屋 開啟茶文化之旅
位於香港公園內的茶具文物館,其前身又稱為「旗杆屋」,是一座建於1844至1846年,擁有180年歷史的希臘復興風格的建築,原為駐港英軍總司令官邸,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1979年,旗杆屋移交香港政府,並在羅桂祥博士的倡議下進行活化改建,成為以茶具為主題的博物館,於1984年正式對外開放。1989年,旗杆屋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被列為法定古蹟。
羅桂祥博士對茶具文物館的貢獻無可比擬。他於1981年捐贈約六百件陶瓷及紫砂茶具,年代涵蓋西周至二十世紀,成為文物館藏品的基礎。1994年,他再度捐贈25件珍貴瓷器及六百多方印章,促成羅桂祥茶藝館的設立。莫潤棣表示:「羅桂祥博士不僅捐贈了大量珍貴藏品,更致力於推廣中國紫砂工藝。他親赴宜興,鼓勵當地陶藝師專注傳統工藝的創作,並承諾購買他們的紫砂壺,讓這項工藝重新獲得國際關注。」茶具文物館未來會繼續秉承羅博士的理念,推廣茶文化,並計劃透過更多創新展覽、教育活動及跨界合作,為公眾帶來嶄新的體驗。這些計劃包括與本地藝術家和科技團隊合作,嘗試更多數碼化和沉浸式展示方式,例如虛擬現實(VR)或擴增實境(AR),讓觀眾能以不同形式深入體驗茶具之美,並吸引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去了解並欣賞中國茶文化的深厚內涵。「我們希望茶具文物館能成為一個連結傳統與現代的文化平台,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獨特魅力及其在當代的意義。」莫潤棣說。
《四時庭園》共創花園 與十二花神杯互動
除了靜態展覽,40周年館慶的另一亮點是香港藝術家對話系列之《四時庭園》互動裝置,由本地藝術家團隊 Don’t Believe in Style (DBIS) 設計,靈感來自茶具文物館的鎮館之寶——五彩十二花神杯。這套茶杯源於清代康熙時期,能集齊十二隻杯的博物館寥寥可數,茶具文物館便是其中之一。精緻的圖案以一年十二個月份的花卉為主題,結合詩句與書法之美,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細膩與優雅。
互動裝置《四時庭園》,觀眾可以親自「栽種」自己的「花神」放在虛擬花園之中。
觀眾可從十二隻花神杯中選取心儀的一隻,細心觀賞杯上的藝術元素。
在《四時庭園》中,藝術家將五彩十二花神杯的文化內涵與現代科技結合,創作出一件互動裝置,邀請觀眾踏上一場探索之旅。作品利用Kinect 感應技術,能捕捉玩家的骨架及肢體動作。參觀者可從十二個花神杯中選擇一款,透過自身的肢體動作,引導花卉的生長,最終創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虛擬花園,在參與過程中體驗茶具與數碼藝術的有趣結合。
茶具文物館的鎮館之寶——五彩十二花神杯。
關兆豐表示:「透過《四時庭園》的創作,我們希望做到不一樣的體驗,讓所有觀眾都可以參與其中,並共同留下足跡,與茶具文物館一同慶祝40周年。」
DBIS代表,關兆豐Steven Kwan認為,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不僅可以讓傳統文化以嶄新的方式呈現,還能吸引更多年輕觀眾參與,為文化傳承和發展提供全新的可能性。
茶具文物館40周年的慶祝活動,以主題展覽「相期以茶」重新演繹傳統文化的細膩之美,並透過《四時庭園》互動裝置結合科技與藝術,讓茶文化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正如莫潤棣所言:「我們將繼續探索如何以現代科技與藝術結合的方式,讓更多不同年齡層的觀眾,特別是年輕一代,認識和欣賞中國茶文化。」未來,茶具文物館將繼續透過創新展覽與活動,讓這份文化瑰寶薪火相傳,成為連結歷史與未來的重要文化橋樑。
「相期以茶」展覽及《四時庭園》互動裝置
日期: 由2024.11.24起
地點: 茶具文物館
香港中區紅棉路十號(香港公園內)
免費入場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