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足跡遍及以色列、伊拉克與烏克蘭 記錄因失去家園難民群像

撰文:moom bookshop
出版:更新:

家,是提供遮蔽的空間,亦是人們心中守護身份、根源與歸屬感的依歸;然而,一把戰火便能在一瞬之間摧毀數千萬個「家」,實質上的,與心裡面的。
文:moom bookshop|圖片來源:《Ivor Prickett: No Home From War》

《Ivor Prickett: No Home From War》(圖片來源:https://moom.cat/l/vaxdbj)
《Ivor Prickett: No Home From War》(圖片來源:https://moom.cat/l/vaxdbj)
+4

2006 年起,愛爾蘭攝影師 Ivor Prickett 前往戰爭頻仍的地區,足跡遍及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以色列、伊拉克與烏克蘭,拍攝戰爭與戰後的種種。17 年來,Prickett 幾乎無役不與,他穿梭硝煙彈雨之間,記錄因戰爭與衝突而失去家園的難民群像。「我希望透過這樣的影像,讓大家看見,多數人安然生活的背面,還存在著如此殘酷的一面。」

《Ivor Prickett: No Home From War》(圖片來源:https://moom.cat/l/vaxdbj)
《Ivor Prickett: No Home From War》(圖片來源:https://moom.cat/l/vaxdbj)

《Ivor Prickett: No Home From War》見證了因為戰爭而被遺落的人與事,書裡有被摧毀的屋子,也有人們努力重建的家園;有傷亡,有新生;有絕望,也有希望。Prickett 以誠實而不煽情的鏡頭,為流離失所的人們堆砌一座無形的堡壘,在找到回家的路之前,影像會幫他們記得戰爭的殘酷、顛沛流離往事,以及流淌在身體裡的堅韌與頑強。

《Ivor Prickett: No Home From War》(圖片來源:https://moom.cat/l/vaxdbj)
《Ivor Prickett: No Home From War》(圖片來源:https://moom.cat/l/vaxdbj)

Ivor Prickett,1983 年生於愛爾蘭,現居伊斯坦堡。Prickett 關注戰後影響及人道主義議題,早期專注於拍攝巴爾幹半島和高加索地區被戰火奪走家園的故事。近年來,他為《紐約時報》工作,曾於烏克蘭、敘利亞和伊拉克度過數個月,透過影像和文字為衝突留下第一手資料。作品獲獎無數,亦曾在倫敦 V&A 博物館、倫敦蘇富比拍賣行、阿姆斯特丹攝影博物館等地公開展出。

(本文獲moom bookshop授權轉載,書籍詳情請參考原文。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尋書地圖——

延伸閱讀——

都市發展對人們造成什麼影響?走進塞爾維亞粗獷主義建築一探日常

+10

土耳其攝影大師 Ara Güler恢宏黑白敘事 記錄伊斯坦堡流水年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