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麵塑傳承人數年鑽研 作品形神兼備栩栩如生 歷史早至漢代

撰文:羊城晚報
出版:更新:

靈巧的手指在各色麵團間翻飛,一把小竹刀隨着匠人的手指輾轉騰挪,頃刻之間,五顏六色的麵團就變成了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這邊紅臉長鬚的關羽橫刀立馬,那邊手持淨瓶的觀世音菩薩衣袂飄飄。這門神奇的手藝叫作「麵塑」,也俗稱「捏麵人」。

「捏麵人」民間傳統技藝可謂源遠流長,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南宋《東京夢華錄》中曾記載:「以油麵糖蜜造如笑靨兒。」謂之為「果食」,可見舊時的麵塑作品都是能吃的。如今的麵塑歷經千年的發展,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踏入了藝術殿堂。而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麵塑作品背後,是非遺傳承人們持之以恆的努力與熱愛,這一點,麵塑匠人李宏天深有體會。

手由心發 與麵團互相成就

點開李宏天的微信頭像,照片裏是一個看起來有些老成的男子:在一面寫着大大「佛」字的暗紅色牆前,李宏天穿着麵塑工藝工裝,站在一尊半人高的關羽泥塑像後,雙手叉在胸前,表情嚴肅。他的視頻號簡介里寫着「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表情莊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出生於1999年,今年只有24歲。一個年輕人為何會痴迷於傳統麵塑工藝?這一切還要從李宏天的成長經歷說起。

李宏天出生於廣州從化的一個普通家庭里,他從小便有兩個愛好:吃,以及聽長輩講歷史故事、古典文學故事。「我很喜歡吃。平時待在廚房的時間最多,有時還會幫忙弄一下吃的,那時我就想,當廚師多好,不缺吃的。」與此同時,長輩津津樂道的經典故事也深深地吸引着他,從《西遊記》裏的孫悟空到《三國演義》裏的劉關張,這些故事在他心中播下了傳統文化的種子。幼時的李宏天還不知道,這兩項看似毫不相關的愛好將在未來產生交集。

15歲時,帶着對烹飪的熱愛,李宏天踏進了烹飪學校的大門。他以為自己的未來會是在鍋碗瓢盆間度過,然而命運卻為他準備了一場意外的邂逅: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目睹了一位麵塑師傅如何將普通的麵團變幻成一個小人兒。那一刻,李宏天被深深觸動,一個小小的面人,竟然蘊含了如此深厚的文化和技藝。

從那天起,李宏天的生活軌跡發生了轉變。他省下伙食費購買麵塑材料,一有空就捏捏自己喜歡的形狀。他的雙手不再只是為了製作食物,同時也開始捏塑人物和文化。18歲,李宏天跟隨中國麵塑藝術大師——「面人」簫占行學習,正式接觸了麵塑這門技藝。經過系統的訓練學習,如今一團彩色的麵團,在他的十指間幾經揉、搓、擠、掀,頃刻之間便可化作一個栩栩如生的神仙或古代故事人物。

麵塑非遺傳承人李宏天。(羊城晚報)

經過七年的學習和創作,李宏天的麵塑作品開始在各種比賽中獲得金獎、銀獎。24歲那年,他正式成為麵塑和泥彩塑非遺傳承人。

「藝術品,不僅講『元』更講『緣』」

李宏天的麵塑作品大多是神仙人物和古代故事人物,創作空間較大。因此在創作前,他會仔細了解即將塑造的人物的故事,想像這個人物穿着什麼衣服,面部有什麼表情。「做人物麵塑最重要的就是神韻,要想做出神韻就離不開對人物性格的揣摩。像捏關公我就會仔細翻閱資料,給人物捏國字臉、丹鳳眼,讓他天庭飽滿,從而捏出不怒自威的神采。」

為了讓人物的姿態更逼真傳神,李宏天會親自模擬每一個人物的姿態,因為在他看來,人體比例和肌肉線條都有講究,「否則作品看起來不協調,不夠生動」。他還經常去咖啡店、茶館裏坐一下午,仔細觀察往來的行人,在心裏鐫刻他們的神態和表情。「把每一個人物的形態、氣質、神韻等準確、精心地表現出來,才能捏成他們的神韻。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觀察,創作來源於生活。」

最讓李宏天滿意的作品,是他在2020年創作的《四大天王》——這是佛教中的四位護法神。由於工藝複雜,《四大天王》的創作周期長達三個月,李宏天甚至在工作室里連續工作了26小時。「當時因為創作比較有激情,自己完全忘記了時間,天黑了又亮,自己始終沒感覺到困意,一直處於興奮的狀態。」

談及作品的售賣,李宏天顯得格外慎重。他說不會輕易地將自己作品賣給不懂欣賞的人,「藝術品不僅講『元』,更講『緣』。『元』指的是這個藝術品的價格,『緣』指的是我和顧客之間的緣分」。

在他看來,每一次交易都不僅是金錢的交換,還有作者與收藏者之間的情感聯繫。「我們傳統的麵塑藝術品不該像現在一些東西一樣,買回家隨便看一看就不要了。」他希望他的麵塑能找到真正懂得欣賞它們的人,這樣他的作品才能真正地被傳承下去。

老題材新做法 老手藝新題材

或許囿於材質與上色技法的限制,或許是傳統審美所致,傳統麵塑總是傾向於將顏色做得淺淡。意識到這一點,李宏天便在工作室里開始了一場大膽的創新。「關於顏色搭配,我想要給人家一眼看上去就震撼的感覺,所以我們做的(麵塑)在顏色方面比傳統的(麵塑)更加鮮艷。」

李宏天的作品。(羊城晚報)

不僅僅是色調的純度與亮度,李宏天革新的是一整套色彩搭配體系,一種帶有鮮明創作者烙印的審美取向。每一種顏色都經過李宏天的反覆調配和試驗,以確保麵塑作品整體色調協調統一且充滿視覺衝擊力。

如果將李宏天的傳承與創新之路總結成一句話,那就是「老題材新做法,老手藝新題材」。他將傳統技藝與時代元素相結合,創作出諸多別具一格的麵塑作品。今年10月16日,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59周年紀念日,李宏天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佈了「中國之父」系列麵塑製作視頻,用手中技藝重現錢學森、錢三強等功勳人物的形象,結合慷慨激昂的背景音樂和生平介紹,將時代精神與傳統手藝緊密結合,為麵塑藝術賦予了更加宏大而深刻的嶄新內涵。

為了將麵塑傳統技法更好地傳承發揚下去,李宏天自五年前便開始面向社會傳授非遺技藝,將自己的「獨門秘籍」與從業十餘年的心得體會一一分享給200多名學生和徒弟。「我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以更快的速度上手,(學生)從零基礎到能獨立完成(作品),只需要兩三個月。」

不過,雖然麵塑藝術技法易學,但想要達到形神兼備的程度卻需要幾年如一日的鑽研,即使是李宏天本人,也坦承自己「還在進步的過程中」。學員們前來學習的原因各不相同,或出於興趣,或為了謀生,但李宏天並不在意,稱只要能讓更多人接觸這項非遺文化,他便已覺得足夠。

「非遺進校園」、公益展覽、各項比賽,李宏天還在通過各種方式,傳承、推廣麵塑藝術,讓這項非遺煥發新生。他說:「人的一輩子堅持一件事情或許很難,但一定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