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邊疆記|「小首爾」憑一面牆搞旺夜經濟 朝鮮族對韓國有歸屬感?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漫步在絢爛的霓虹燈下,穿梭在極富民族特色的建築物中,置身於這座邊境小城,如若不是見到頭頂盤旋的解放軍軍機,和街邊懸掛的主旋律標語,便時常會被一種「異國他鄉」的錯覺所包圍。
作為全國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東北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延邊無疑是吉林省乃至整個東北最「另類」的存在。滿街眼花繚亂的中朝雙語招牌、當地居民一口流利的朝鮮語,都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異域色彩,亦正是如此,這裏還被貼上了「小首爾」、「小韓國」等地域標籤。
雖然大部分港人對這一地名感到十分陌生,但躋身內地新晉的網紅城市,延邊在新冠疫情之後,每日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前往打卡「朝聖」。不過,這裏的「流量密碼」不是名勝古跡,而是一面獨具一格的「牆」。
《香港01》記者近日實地走訪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探索邊境線上的城市魅力。

低空飛過的軍機 和邊境線上的主旋律

延邊位於吉林省東部,地處中國、朝鮮、俄羅斯三國交界,它不僅是中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還是東北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延吉市作為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首府,距離中朝邊境僅有10幾公里的距離。(此處需注意的是,在中國的行政區劃概念中,首府通常特指少數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中心,自治區和自治州的行政中心都稱為首府,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市、西藏自治區的拉薩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延吉市、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市。)

雖屬於邊境地區,但前往延邊的交通卻並不周折,由吉林省省會城市長春搭乘高鐵到延吉全程僅需2.5個小時。此外,北京、上海、廣州等內地城市均有飛往延吉的航班。記者搭乘由長春站開往延吉西站的高鐵時,眼見沿途的平原景觀漸漸隆起變成丘陵;田間的粟米、大豆等農作物變成水稻(朝鮮族自古就十分擅長種植水稻);東北地區的平房建築,亦逐漸被歇山式屋頂建築的朝鮮族鄉村民居所替代。

更令人驚喜的是,當高鐵即將到達敦化(延邊的下轄縣級市)站時,車廂中還開始播放朝鮮語報站廣播;到達延吉西站時,車站內站牌、標語均以中朝雙語呈現,一切見聞仿佛都偏離了一座東北城市應有的「標準答案」。

沉浸在這座城市的異域風情之餘,記者步出高鐵站時,還被低空飛過的解放軍軍機所震撼,後查閱資料才發現,延吉因距離空中邊界線非常近,是重要的軍事基地之一,因此軍隊舉行演習或訓練活動亦十分常見。

除此之外,高鐵站外懸掛的「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僅僅抱在一起」等主旋律標語均以中朝雙語版本呈現,異域風情中亦彰顯着傳統的「中國特色」。

「朝鮮族文字」並非韓文? 有港式粵語和廣式粵語之分?

在高鐵站外來來往往的人群中,不難聽到朝鮮語與普通話/東北話的交融。中國朝鮮族所說的朝鮮語不似韓劇中那樣溫柔婉轉,亦非朝鮮新聞播報般慷慨激昂,口音似乎更貼切於二者中間的位置。而他們說的普通話雖帶有東北口音,但腔調中又多了些濃重的朝鮮族特色,記者的朝鮮族嚮導李大哥便是如此。

從高鐵站驅車前往市區的路程只有20多分鐘,當地街道非常寬敞、整潔,李大哥介紹,「因為朝鮮族是個很愛乾淨的民族,就連居住在農村的朝鮮族,家中的爐灶和炊具都擺放的整整齊齊,擦得乾乾淨淨」。

延邊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景象(點圖放大):

+7

而一路所見的,無論是政府機關還是餐廳、商店,中朝雙語招牌都成了「標配」,記者不禁感歎滿街的「韓文」成了這座城市的最大特色,李大哥卻糾正,「這是中國的朝鮮族文字」,並稱朝鮮文與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壯文是中國的五大少數民族文字。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經國家批准推行的和已正式使用的少數民族文字有19種,包括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朝鮮文、壯文、哈薩克文、錫伯文、傣文、烏孜別克文、柯爾克孜文、塔塔爾文、俄羅斯文、彝文、納西文、苗文、景頗文、傈僳文、拉祜文和佤文。

國籍是中國、文化是韓國 朝鮮族對「鄉下」更有歸屬感?

延邊的異域風情與當地的少數民族文化息息相關。朝鮮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不僅與朝鮮、韓國的主體民族同宗同源,甚至至今還保留着相同的生活習慣、習俗。上世紀80年代,韓國經濟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大量輕工業、服務業等缺乏勞動力,而彼時工資待遇較低的中國朝鮮族備受僱主的青睞。他們通過勞務或與韓國人結婚等正規方式進入韓國。據了解,1992年,中韓兩國建交時,就已有1.9萬名朝鮮族在韓工作。建交後的5年間,2萬多名朝鮮族女性嫁入韓國。

基於此背景,記者向李大哥提出心中的疑問:「朝鮮族是否對『鄉下』韓國更有歸屬感?」,李大哥第一反應即說出「扯淡(意為胡說八道)」兩字,他隨後解釋,雖然平時較易接觸到韓國新聞,生活用品很多亦都產自韓國,但從小就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中國朝鮮族,內心一直將中國視為自己的祖國。

李大哥的一句話還令記者印象深刻,當我們的車輛經過一處高速公路收費站時,因過路費較之前便宜了幾元,他感慨道,「共產黨真是好」。

與朝鮮半島同宗同源 金日成亦曾隨父逃亡中國

據歷史資料顯示,朝鮮半島居民大規模遷移到中國還要追溯到清朝。1875、1881年清政府相繼解除了對鴨綠江、圖們江流域的封禁,19世紀末,朝鮮半島發生饑荒,大批朝鮮災民紛紛越界遷入中國境內,到毫無人煙的北大荒開墾。1910年以前,遷入中國的朝鮮人達到約26萬,其中近10萬人在延邊。

亦有不少朝鮮人因從事朝鮮獨立運動而逃難至中國,當中就包括朝鮮開國領導人金日成。1925年,金日成隨父親逃亡到中國,在他1945年返回朝鮮後,仍有170萬名朝鮮人住在東北。

朝鮮開國領導人金日成亦曾隨父親逃難至中國。(KCNA via REUTERS)

此外,日佔朝鮮時期,大批不願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生活的朝鮮人亦紛紛逃亡到中國東北和其它地區。即便是1945年日本戰敗後,中國境內大多數朝鮮人選擇繼續留在中國,大概只有五十萬人返回朝鮮。直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共產黨明確規定朝鮮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總而言之,這些後來在中國生根的朝鮮人,便成為今日的「中國朝鮮族」。

1952年,中國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延邊地區,被命名為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朝鮮族成為自治地方的主體民族。1958年,中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縣——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成立。此外,朝鮮族散雜居地區還先後建立了40多個民族鄉。

1953年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時,朝鮮族人口為111.1萬人。據《2021中國統計年鑑》顯示,朝鮮族總人口為1702479人,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遼寧東北三省。

+4

東北罕有的網紅城市 延吉憑一面「牆」振興夜經濟?

新冠疫情期間,內地實施嚴格的「動態清零」政策,因此,擁有獨特文化魅力的延吉,便在互聯網傳播的力量下爆紅,成為東北地區罕有的網紅城市,更先後上榜「十大魅力打卡之城」、「2023避暑旅遊優選地」等。

今年7月,延吉西站日客流量還創下建站以來新高,7月1日至31日,累計到發旅客超過97.4萬人次,月日均客流量首次超過3.1萬人次。此外,7月14日,延吉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6087人次,這亦是繼今年6月30日突破5000人次大關後,單日旅客吞吐量再次突破6000人次大關。

+6

那麼,繼成都、重慶、長沙、拉薩等城市後,延吉又是憑藉什麼躋身網紅城市的行列?答案不是名勝古跡,而是一面獨具一格的「牆」。位於延邊大學對面的大學城「網紅彈幕牆」,實際上是一座規模極為龐大的大廈,每逢夜幕降臨,大廈外一塊塊中朝雙語招牌在霓虹燈的映襯下,散發着其他網紅城市所沒有的異域風情,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打卡留念,他們大多拿着杯上寫有「延吉」二字的文創咖啡,根據統計,延吉的咖啡店已由今年初的300多間增至目前的800多間,僅「網紅彈幕牆」周邊就新開了100多間咖啡店,部分網紅咖啡日銷量可達2000杯。

除此之外,延吉還素有「美食之鄉」的美譽,包括打糕、土豆餅、牛肉湯飯、冷麵、米腸、烤肉、炸雞等百餘種朝鮮族特色美食,亦令無數美食愛好者自此覓食。值得一提的是,李大哥還特意向記者介紹了當地特色的冷麵吃法,即是將東北名菜鍋包肉在冷麵湯汁中浸泡一下再吃。事實上,這亦展現了延吉如何將東北文化與「韓流」完美結合。

今年9月3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新華社》報道指,70年來,延邊實現了從貧窮落後走向繁榮振興,從偏遠封閉走向開放前沿,從溫飽不足走向全面小康,連續五次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