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奇譚》播放量破6400萬!網民讚:中式想像力一次集中展現

撰文:范玉瑩
出版:更新:

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國風動畫短片合集《中國奇譚》正在內地影片網站嗶哩嗶哩(bilibili)熱播中,截至今日(12日)下午4時,前三集播放量已突破6400萬。

《中國奇譚》官方海報。(豆瓣)

《中國奇譚》是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嗶哩嗶哩(bilibili)聯合出品的原創網絡動畫短片合集,由陳廖宇擔任總導演,2023年1月1日起在嗶哩嗶哩(bilibili)播出,全8集。從北國風光到胡同巷裡、從未來宇宙到鄉土人間,故事內容涵蓋鄉土眷戀、科技幻想、生命母題和人性思考,展現著獨特的中式想像力,傳承著中國傳統美學風格。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57年4月,是中國歷史悠久、知識產權眾多的美術電影製片基地,建廠後創作了《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等經典作品。上世紀60至80年代,中國動畫以水墨意境、華麗高雅等為美學旨歸,享譽國際。《中國奇譚》熱播後,不少觀眾表示:「童年記憶中那個熟悉的上海美影廠又回來了!」

內地類似網路電影資料庫 (IMDb)的平台「豆瓣」中,《中國奇譚》評分高達9.5/10。(資料圖片)

《中國奇譚》由八個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立故事組成,分別為:《小妖怪的夏天》、《鵝鵝鵝》、《林林》、《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小滿》、《玉兔》、《小賣部》、《飛鳥與魚》。既有對經典故事的重新講述,也有全新的故事,涵蓋傳統二維、剪紙、偶定格動畫、CG、三渲二等現代技術。

目前上線的前三集,有的以經典IP《西遊記》為背景架構暗喻現代職場生活,有的以水墨寫意手法重新講述志怪故事,有的用3D技術融合國風呈現東北自然風貌圖景。雖然具體的技術手段和敘事手法各有不同,但都集中展現了獨具特色的中式想像力。

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是與上世紀中國傳統「美術片」親緣最近的一集。雖然源自《西遊記》耳熟能詳的故事背景,但《小妖怪的夏天》並非對經典作品的模仿復刻,而是以妖怪洞府暗喻當代職場,聚焦在西天取經故事主角之外的無名小妖,以無名小妖的視角反映當代職場人的辛酸苦辣,勸人向善、充滿溫暖的敘事方式令人眼前一亮。

第二集《鵝鵝鵝》則以水墨畫風和默片手法表現傳統志怪故事。《鵝鵝鵝》改編自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中的一篇短文《鵝籠書生》。魯迅曾評價《鵝籠書生》:「尤其奇詭者也」。正是它的「奇詭性」,吸引了大批作家文人的再傳播。「鵝籠書生」一詞,後來也被用於形容幻中生幻、變化無常。這種「奇詭」和魏晉南北朝文人喜好奇談怪說、追求新奇的風格相吻合。

據悉,《鵝鵝鵝》一共208個鏡頭,每個鏡頭、每一幀至少要畫三到四個小時。導演胡睿小時學過國畫,特別受到明清畫本小說當中插圖的影響,之後出國留學又深入接觸到表現主義電影,所以動畫中出現了「米氏雲山」、「哥特式畫風的黑眼圈」等有趣的設計。而片尾有一幕是貨郎進山時經過了一座「小貓廟」,廟裡供奉著一隻雕刻的石貓。導演胡睿受訪時表示,這部分場景的原型來自四川綿陽雲台觀的譚貓殿。

第三集《林林》是將國風融入3D動畫的大膽嘗試,不僅浪漫呈現東北地區的自然風貌,更表達了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林林》使用CG技術,人物細微的表情變化、動物栩栩如生的毛髮、層層疊疊的森林、隨風搖曳的枝枒都能鮮活呈現。

導演楊木表示,團隊想突破三維的既定框架,做三維與水墨意境的融合。既保留水墨風的留白韻味,又保留CG動畫在細節和透視層面的優勢。畫面風格上,低飽和度、低反差的色調運用,帶有明顯的東方美術風格。據悉,故事中的人物造型也借鑒自鄂倫春族。

《中國奇譚》官方海報。(豆瓣)

「人民網」評價《中國奇譚》時談到:作為致敬中國動畫誕生100周年的作品,《中國奇譚》既傳承了優秀民族風格作品的神韻,又彰顯出了新時代創作者的探索與創新,是「中式想像力」的一次集中展現。目前,《中國奇譚》仍在熱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