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靈魂」北京中軸線1日起實施保護條例 擬2023申世界遺產

撰文:梁子傑
出版:更新:

《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10月1日起實施,對北京中軸線及其環境實行整體保護,嚴禁破壞行為。另外,北京中軸線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擬於2023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提交申請文件。

《條例》第二條明確,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是指北端為北京鼓樓、鐘樓,南端為永定門,縱貫北京老城,全長7.8公里,由古代皇家建築、城市管理設施和居中歷史道路、現代公共建築和公共空間共同構成的城市歷史建築群。北京中軸線包括北京鼓樓、鐘樓、地安門外大街、萬寧橋、地安門內大街、景山、故宮、太廟、社稷壇、天安門、天安門廣場建築群、正陽門、前門大街、天橋南大街、天壇、先農壇、永定門御道遺存、永定門等。

除北京中軸線外,與之相關的物質和非物質環境也是《條例》保護的對象。具體規定在第三條第二項至第八項,包括在中軸線居中對稱格局下形成的歷史城廓、歷史街巷、城市標志物、景觀視廊、歷史河湖水系、古樹名木等歷史文化資源,以及與中軸線價值密切相關的國家禮儀傳統、城市管理傳統、建造技藝傳統、民俗文化傳統等。

2019年6月8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及周邊建築地標——正陽門前門城樓箭樓。前門是老北京城門之一,中軸線傳統建築的代表。(漢華易美視覺科技有限公司)

在保護優先原則等前提下,條例也規定多種傳承利用措施,例如推動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向公眾開放、鼓勵保護區域內居民展開民俗文化活動等。

條例明定,保護對象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其他保護責任人應當依法履行保護責任,維護北京中軸線的完整性、真實性。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北京中軸線的責任和義務,並有權制止、舉報破壞北京中軸線的行為。

同時,政府有關部門應履行保護職責,不得破壞或者損毀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古樹名木,未經審批在保護區域內進行工程建設或者其他影響中軸線傳統風貌、歷史格局的活動,

2019年11月24日,北京,景山遠眺北京中軸線。(漢華易美視覺科技有限公司)

條例草案起草參與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雲霞說,很多人對中軸線不陌生,但不清楚它代表什麼;透過法律條文,可讓人們更深刻地理解北京老城規劃中獨有的壯美秩序。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副主席、山東大學教授姜波認為,北京中軸線保護立法,將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提供更多北京經驗。

官方媒體《北京日報》報道提到,北京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現存保存最完整的傳統都城中軸線,集中展現了13世紀至今中華文明在城市規劃建設上的偉大創造與傑出才能,突出地展現了中國傳統時空觀、宇宙觀,承載了辨方正位、天人合一、以中為尊、禮樂交融等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禮儀文化,體現了中國人對以秩序為特征的理想社會治理方式的追求,符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突出的普遍價值」標准,「具有罕見的、超越了國家界限的、對全人類的現在和未來具有普遍的重要意義的文化和/或自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