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佛寺三尊6米高青銅大佛坐鎮 金色銅瓦和高科技抗千年風雨
在廣州越秀區繁華而先進的北京路中央,有一座建於南漢年間的大佛寺。這座古寺歷經千年,依然香火鼎盛,是佛寺之中的「嶺南之冠」。它供奉三尊三世佛像,很多重要的法事都在這裏進行。
別以為它「古」,大佛寺採用了高新技術,能抵禦風雨侵蝕,即使寺內長年開放,也能保持莊嚴亮麗,成為鬧市中難得的淨土。
北京路是廣州第一條覆蓋5G,集文化、娛樂、商業於一身的步行街,廣州有名的廣州百貨、光明廣場就在這裏,是廣州最繁華的商業集散地。在商廈林立當中,有一座始建於南漢時期的千年大佛寺,與繁華吵鬧的北京路形成強烈對比。
大佛寺原本共有28座的。南漢開國高祖劉龔因為信奉佛教,在當年廣州城區的東南西北四角各興建了七座佛寺,以對應天上二十八星宿之數,稱為「南漢二十八寺」。大佛寺的前身就是其中之一,名叫「新藏寺」,位於廣州城的西南角。
明朝時,新藏寺擴建為「龍藏寺」,曾經一段時間被徵作「巡按公署」,明朝時,新藏寺擴建為「龍藏寺」,曾經一段時間被徵作「巡按公署」,作為官府行政重地,可以見到佛寺的地位。「巡按公署」後來毀於大火,到了清朝康熙年間,仿京師官廟制式及嶺南風格重建。寺內鑄造三尊大青銅佛像,分別為「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和「彌勒佛」,三尊大佛像人那麼高,高約6米、重達10噸,從此佛寺稱為「大佛寺」。
清雍正年間,廣州知府一度選擇在大佛寺宣讀諭旨,並在大佛寺建立了「宣諭亭」,同時在大殿兩側建韋馱殿、伽藍殿,以及佛境、禪林東西兩門,大佛寺院範圍從此擴大了,佛事興旺,成為廣府五大叢林之一。
大佛寺歷經朝代更替、政治洗禮,依然是廣州香火最興旺的佛寺之一。2010年大佛寺開始進行擴建工程,建設毗盧殿暨弘法大樓,從此,最「古」的大佛寺有了新科技元素。
為了令大佛寺結構堅固更耐用美觀,建設弘法大樓時運用了近4,500塊平方米的金色銅瓦併砌而成,瓦片經過特別的氧化處理和保護,更能抵擋侵蝕。金色的銅瓦片在陽光照耀下,金碧輝煌,令大佛寺能夠避過風雨洗禮,依然保持雄偉的氣勢。
毗盧殿內的吊頂,是一個曲型「捲棚」,運用了金屬銅彈性高的特性,加以高超技藝製作而成,令寺內空間更寬闊莊嚴。
廣州大佛寺內的圖書館,館藏佛法書籍齊全,規模像一個標準的圖書館。(圖片來源:廣州大佛寺博客 )大佛寺不單具靈氣,更接「人氣」。大佛寺建有廣東省唯一一個佛寺內的圖書館,常年免費開放,歡迎善眾入內看書,是大佛等的一大特色。毗盧殿和弘法大樓集拜佛、禪修、圖書、接待多功能於一身,是國內佛寺的一大創舉。
大佛寺已是每年佛法盛事的重要開壇朝拜之地,在繁華的北京路逛膩了,不妨到大佛寺內走一走,洗滌一下心靈。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