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節氣|「雨水」本港氣溫跌至8°C 宜多食大棗菠菜調養脾胃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中國以農立國,古人為了適應天時地利,收成更多的農作物,於是制定了廿四節氣,用來指出一年中氣候寒暑變化的周期規律。本月19日為廿四節氣中第2個節氣「雨水」,到底雨水的含義為何?在養生保健上要注意什麼?

雨水是廿四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2月18日至20日期間,太陽到達黃經330°,此時正是雨水。踏入雨水節氣,太陽的直射點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北半球的日照時數和強度增加,氣溫回升快,此時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漸漸向北與冷空氣相遇,形成降雨。

雨水節氣代表降雨開始,但多以小雨或毛毛細雨為主,由於天氣變化不定,此時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

踏入雨水節氣,貴州各地農民犁田翻地,育苗播種。(新華社)

雨水是春季的節氣,但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仍處於寒冬,以黃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區為例,全年下雪最大、最多的節氣並非「小雪」、「大雪」、「大寒」等節氣,而是雨水節氣。南方地區的氣溫則維持於10℃左右,西南、江南等地都踏入早春。

除此之外,雨水也是反映農耕文化的反映。所謂「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生長尤其重要,越冬作物在冬季苗體⼩、⽣長慢、需⽔量不⼤,但⾬⽔節氣前後,農作物⽣長逐漸旺盛,需⽔量逐步加⼤,若此時遇到⼲旱,極易影響⽣長和產量。以油菜、冬麥等農作物為例,在返青⽣長時對⽔分的需求量增加,因此春⾬就像油⼀樣珍貴。

在四川,不少地方仍保留雨水節氣的習俗。以「撞拜寄」為例,古時的家長為了讓子女健康成長,於是為他們找乾爹(契爺);在現今,「撞拜寄」的習俗只在農村保留,城市間一般是朋友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

冷鋒襲港,天文台發出寒冷天氣警告。(中新社)

踏入雨水節氣,昨日起(19日)氣溫開始下降,至今日(20日)本港氣溫跌至8度,大帽山更跌至0.6度,今早大部分地區錄得超過20毫米雨量。根據香港天文台統計資料,在雨水時節,香港平均最高氣溫為23.9°C,最低只有8.2°C,降雨最多有31毫米雨量。

在雨水節氣中,飲食調養應以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為主,春季肝旺而脾弱,飲食上宜少酸多甜,可多食大棗、菠菜、荸薺、甘蔗等。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調暢肝臟,保持肝氣調和順暢,在飲食上要保持均衡,並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