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到2022 北京奧運開幕式的「我們」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在這個世界上,我敢斷定再也沒有像我這樣對待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人了。我純粹欣賞、品味就是整整十四年,愛不釋手,感慨萬千,物我合一。在這其中,大概有七年的時間是在尋覓和研究。剛開始的時候是「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進而是「黃河之水天上來」,越往裏面竟然還有「三省吾身」和「重建文化」的意味。觀其物,嘆其味,似山間清泉噴湧進心田,進而心竅頓開。於是,我暗自覺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絕非是一場轉瞬即逝的晚會,而是包羅萬象、由此及彼的藝術作品,更是文化重塑與構建的橋梁,具有很強的文化功能性。

恰逢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多數觀眾和專業人士認為其非常新奇、科幻,震撼人心,進而又一次生出激進的民族自豪感的一場盛會。就我而言,冬奧會開幕式和夏奧會開幕式是一種同是由老張(張藝謀導演)為總導演的,立足於東方神韻的,重塑民族主義的對稱式互文藝術作品。二者互為彼此,形影不離。發生在不同的時候,但共同構成「我們」這一個作品。

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視覺中國)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主火炬準確來說是由「碗邊」(國家體育場頂口)的聖火傳遞影像長卷和實體長卷共同構成的主火炬,影像與實體互動,虛實結合。由文藝演出的《序》開始埋下伏筆,紙張製作、落墨著色、裝裱成軸,再經表演者、攝影師、運動員、裁判員、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等人物通過繪畫和不經意間留下足跡,到最後構成主火炬。紙和卷軸畫一脈相承,既是本場開幕式的核心美學闡述物,也是貫穿始終的敘事主線。飄逸婀娜,變化萬千,層層推進,由「我的中國畫卷」變成「我們的兒童畫」,一部分根據「劇本」完成,一部分由現場完成。是一次無與倫比的行為藝術。「我」構成了「我們」。這是從創意和理念的角度看「我們」。

再以同樣的角度看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它被稱為「一朵雪花的故事」。其實早在倒計時《立春》的短片裏面就「埋」下了一朵朵雪花。在「春分」第一次出現,接著出現在「谷雨」和「立夏」裏面。此時的雪花是中國結的造型。之後由引導員舉牌前進,這時的雪花外圍是中國結,裏面是由中文簡體和英文組成的代表團名稱。最後再由91個國家和地區(一共96個)的「小雪花」從天而降飄過世界組成一朵「大雪花」。外為橄欖枝,裏為「小雪花」。跟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如出一轍,又是一次「草蛇灰線,伏筆千裏」的行為藝術。「我」構成了「我們」。

張藝謀表示,北京冬奧開幕式最大伏筆是「是一朵雪花的故事」。(視覺中國)

08年的卷軸畫繪出「我們」,22年的雪花匯出「我們」,同氣連枝,如同孿生兄弟。我大膽推測:兩次這樣的創意和理念源於中國古代建築「對稱」這一文法和古典詩詞「互文」這一修辭手法。對稱的藝術美感除了強調物體相同部分的規律性,還對美感進行了增潤和疊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文藝演出叫《美麗的奧林匹克》,又稱為「我們一起走」。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口號叫「一起向未來」。二者對稱。08年畫卷打開,湧動出黃河之水。22年黃河之水一躍而下。二者對稱。而「秦時明月漢時關」的互文手法被運用得更加巧妙。08年長卷舒展,卷軸畫為主火炬的一部分。22年雪花飄蕩,雪花為主火炬的一部分。二者互文。08年潑墨,22年滴墨。二者互文。08年星星五環升空,22年冰雪五環升空。二者互文。

除了建築文法和文學修辭以外,構成「我們」的背後有兩個關鍵性的文化因素。

第一是「低姿態的」民族主義。這一點老張真是嘔心瀝血,令人肅然起敬。十四年前,老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了對中國人的印象。他認為不管是外國人對中國人還是中國人對自己,總體印象是嚴肅的,缺少浪漫情懷。以往的晚會都是非常激進而強勢的民族主義和對當今意識形態的致敬,缺乏輕松和幽默。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被負於萬眾期待的壓力,並非老張純粹的個人作品,因此希望向全世界獻上一場既不同於中國過去又不同於國外的表演。其核心文化特征為浪漫和現代(前衛),給人視覺上的陌生感與新奇感。因此,創意團隊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創作。創意團隊將兩次開幕式中激進的、強勢的民族主義內容全部刪去,增添的是動人心魄的美感和溫馨的人文情懷。上文提到08年畫卷打開,湧動出黃河之水。一開篇就有如此強烈的視覺符號,然而聽不到黃河奔騰的聲音,竟然是潑墨寫意,越發像溪流。這與以前激昂的《保衛黃河》,以及驚險萬分的壺口瀑布徹底決裂。這樣別出心裁的設計讓人覺得更加溫馨。22年開幕式的火炬設計更是對以往民族主義的翻新。凸出「我們」。

+2

第二是「高姿態的」大眾文化。伯明翰學派更強調普通的、大眾的文化,而非充滿貴族氣息的精英文化。再觀兩次開幕式,的確有其自身的表達。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更加凸出精英文化,是美學表達的高度概括。不過,在上篇燦爛文明中的《文字》一章,也有活字模中表演者的謝幕。老張希望鏡頭前面的是「人」而非「道具」。因此叮囑演員時常帶微笑,以快樂的心情表演。這一點也是反駁「完全用人海戰術進行表演」這一觀點。由於時長、內容和篇幅的問題,08年的開幕式無法全然體現大眾文化。然而,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在參考歷屆開幕式之後,讓普通人走上了舞臺,不是表演而是「行走」。我認為《致敬人民》是最偉大的環節。當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年輕人由南到北行走時,普通人的生活長卷緩緩鋪陳開來。他們的點點滴滴和運動員的辛酸苦辣殊途同歸。這也是由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延伸與轉變。走出「我們」。

我不僅僅是因為美而開啟這一場十四年的文化之旅的,更為以老張為首的藝術家們強烈的人文主義情懷而挖掘背後的深意。不過,我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這一場十四年的文化之旅遠不止「我們」。

本文原題《我們》,作者鄧俊峰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多年從事文化研究,尤其關注張藝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