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僅穿膠鞋入朝逾3萬人凍傷凍死 志願軍真是「沙雕連」?
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長津湖》在內地廣受歡迎,長津湖戰役的相關史實也再次受到討論,除了有人質疑中國參戰的正當性,大量志願軍凍死是否可以避免也成為話題。
內地財經媒體人羅昌平日前在微博上嘲諷志願軍「冰雕連」為「沙雕連」,暗批當年的決策者的錯誤決策導致大量志願軍白白凍死,因而遭到刑事拘留。
從史實的角度出發,當年參與這場戰役的志願軍以及其決策者又是不是「沙雕」呢?如果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相比又如何呢?本文嘗試羅列幾項重要史實,由讀者自行判斷。
羅昌平6日在微博轉發一則帖文,該帖文稱對「這場戰爭不必做過多評價,看現在的朝鮮和韓國,答案一目了然」。羅昌平又寫道:「半個世紀之後國人少有反思這場戰爭的正義性,就像當年的『沙雕連』不會懷疑上峰的『英明決策』。」其實除了羅昌平外,也有一些網民認為這場犧牲慘重的戰爭,僅僅換來朝鮮人更糟糕的生活。
8日,海南省三亞市警方發布通報指,已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對羅昌平進行刑事拘留。通報指,經審查,羅昌平對其通過微博發表侮辱抗美援朝志願軍英烈言論的違法行為供認不諱。
其後,中紀委也發文表示,無論「大V」、「小V」,對侮辱褻瀆英烈者露頭就打,誹謗英烈名譽、褻瀆英烈精神必付出應有代價。
除了中國參戰的正當性外,大量志願軍在這場戰役中凍死也成為討論話題。其中三支連隊在極度嚴寒的環境中堅守陣地,除2人外全員凍死,中方譽為「冰雕連」,「冰雕連」也成為中方在宣傳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鮮明符號。羅昌平的帖文稱「就像當年的『沙雕連』不會懷疑上峰的『英明決策』」,「沙雕」一詞在內地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件事很愚蠢,羅昌平似乎也是在批評當年的決策者的錯誤決策導致大量志願軍白白凍死。
從史實的角度出發,當年參與這場戰役的志願軍以及其決策者又是不是「沙雕」呢?如果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相比又如何呢?以下嘗試羅列幾項重要史實,由讀者自行判斷。
志願軍凍傷凍死情況慘烈
首先,在備受觸目的志願軍傷亡數字方面,不同記載之間略有出入。例如據2016年刊登於解放軍新聞門戶網站「中國軍網」的一篇文章介紹,「志願軍第9兵團此役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餘人」。
而根據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1988年出版的《抗美援朝戰爭衛生工作總結衛生勤務》一書的數據,第9兵團戰傷傷員14,062、戰鬥死亡7,304、凍傷傷員30,732,其中並未記載凍死人數。
參考以上兩種數據,可見志願軍在此役傷亡數字至少超過5萬,情況非常慘烈,其中凍傷凍死的士兵至少逾3萬人,遠多於因作戰而傷亡的士兵。而聯合國軍方面,據美國國家榮譽勳章博物館(The National Medal of Honor Museum)網站介紹,美國第10軍和大韓民國第1軍報告了10,495人因戰鬥傷亡,另外有7,388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凍傷或凍死,傷亡數字遠少於志願軍。
「雜牌」步槍對抗坦克
雖然作戰雙方的傷亡數字差距很大,但要注意的是雙方的軍備同樣懸殊。美軍的現代機械化裝備固然不必贅述,除了配備先進的坦克外,而且更握有完全的制空權,可利用轟炸機每天飛行數百架次攻擊志願軍。
相比之下,志願軍缺少重型武器,每個團只有8、9門老式火箭筒,用於火力突擊的大炮一門都沒有,只有中小口徑的迫擊炮可掩護步兵衝鋒。然而迫擊炮的鋼鐵炮管不能承受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三分之二打出去的炮彈成為啞彈,於是士兵只能用步槍、機槍等去對抗敵軍坦克圍成的防線。而據紀錄片《冰血長津湖》指出,當時士兵手中的武器參差不齊,「從漢陽造到日本式,還有繳獲的國民黨裝備」。
準備不足之下志願軍缺禦寒衣物
此外,在最受關注的禦寒衣物方面,由於志願軍第9兵團久居江南,一切戰備訓練都是著眼台灣,當時從東南沿海緊急進入朝鮮,大部分人未能配備禦寒冬裝。據《20軍長津湖戰役簡報》記載,當時「一切冬季物資未能補充齊全,如我軍棉鞋、棉帽、棉背心、大衣,除一個師大部領有棉帽外,其餘均未能穿上」。
抗美援朝紀念館副館長張校瑛指,當時第9兵團大部分士兵僅身著大簷帽、膠鞋和單薄的棉衣進入長津湖地區。曾參與戰事的鄒世勇描述:「我們的鞋還是膠鞋,所以在零下十幾度的時候,腳都凍壞了。我們每人只有一床小薄被子,可是美軍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一個鴨絨袋,鑽進去以後,把拉鍊一拉,特別抗寒。所以我們從服裝保暖上來說,跟敵人是沒法相比的。」
除了禦寒衣物,志願軍在糧食及彈藥等物資的供給也嚴重短缺。《20軍長津湖戰役簡報》指,「各部隊有三天沒吃到糧,彈藥不能及時供給,加上冬季物資未能補充,在零下20度的雪冰凍地上作戰,對我戰力影響很大,減低參戰部隊之戰力百分之五十」。
有份參與戰役的排長王學東回憶時直言:「很顯然,我們並沒有為這一大型戰役做好充分的準備。」
中方「抗美援朝」成功
不過如果從戰役的結果來說,雖然作戰雙方均付出巨大傷亡,但是此戰的實際結果是令聯合國軍撤退至三八線以南,中朝聯軍收復包括咸鏡道在內的朝鮮半島東北部所有區域,中方明顯達到其「抗美援朝」的政治目的,為停戰談判奠定了基礎,相反美方則喪失了佔領整個朝鮮半島的機會,中美兩方在政治上的勝負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