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石蒜搖身變為「曼珠沙華」 花朵背後原有日本人從中「作梗」

撰文:林君穎
出版:更新:

秋季除了菊花等花卉,還是石蒜盛開的季節。說到石蒜,大部分的兩岸年輕人可能不清楚那是什麼,但說到「彼岸花」、「曼珠沙華」,腦中便有清晰的圖像:紅色、向後展開的捲曲花瓣,以及突出的花蕊,但是各位有沒有想過這樣的稱呼究竟是對還是錯,進而感到奇怪呢?

石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為夏末秋初,野生品種多生長於陰森潮濕的地方,耐寒。原產中國長江中下游,以及西南地區,唐代時便有文獻紀錄,載明根莖有毒,不可食用。

不過今日在網絡上搜尋「彼岸花」、「曼珠沙華」,總是會搜到許多相似的內容,如解釋「彼岸花」之稱呼由來,是因為花葉不相見、且黃泉邊開滿紅色的「彼岸花」。但點開「曼珠沙華」的解釋,又稱《妙法蓮華經》中所載的「天界四華」之一的「曼珠沙華」,就是「彼岸花」。這兩種說法相當常見,卻又彼此矛盾,該如何解釋呢?

石蒜除了紅色,還有白色、黃色等其他顏色,但近年兩岸年輕人多將紅石蒜稱「曼珠沙華」、白石蒜稱「曼陀羅華」。(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首先,傳統中國文化裏,並沒有將石蒜稱作「彼岸花」、「曼珠沙華」的習慣,反而稱其為無義草,或是從花形稱作龍爪花、蟑螂花。唐代博物學家段成式(803-863年)所著的《酉陽雜俎》便有提到石蒜:「金燈,一曰九形,花葉不相見,俗惡人家種之,一名無義草」。

由於石蒜的生長環境、有毒等習性,雖是中國原產植物,但甚少受到文人追捧,知名度不如牡丹、梅花、海棠、蓮花等花朵高。

至於為何石蒜會有兩種自相矛盾的解釋,這裏先從《妙法蓮華經》說起。佛經載:「佛說此經已,結跏趺(音家夫,盤腿坐)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摩訶曼珠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這一段主要在描述天降花雨,文中提到的四種花(網傳的「天界四華」)皆翻自梵文。此處的曼陀羅華並非指常見的曼陀羅花(俗稱洋金花、大喇叭花),而是指白色的蓮花(曼陀羅譯為白色,華同花);而曼珠沙華,則指紅色的蓮花(曼珠沙譯為紅色),摩訶即「Maha」音譯,在梵文意思為「大」,指大白蓮花與大紅蓮花。

直到今日,無論是在印度的宗教慶典、還是其他東南亞佛教國家,蓮花依然是供奉佛祖的重要花卉,可想而知「天界四華」應是指蓮花,且石蒜原產中國,那麼是誰將曼珠沙華與石蒜劃上等號的?

其實,是日本將曼珠沙華與石蒜相提並論的。除了將石蒜雅稱為「曼珠沙華」外,日本人更常稱石蒜為「彼岸花」。由於日人會在秋分時掃墓,因此秋分前後三天被稱為「秋彼岸」,而於此時盛開的石蒜,自然就成為黃泉的象徵了。

2017年香港奇華餅家推出的中秋月餅廣告,因在片中使用石蒜,引發大眾批評。細看歷代文人評花,就能知道石蒜從來就不是華人推崇的花朵。(HK01)

由於日本動漫文化於華人生活圈相當流行,在其影響下年輕人也逐漸稱石蒜為「彼岸花」、「曼珠沙華」,甚至許多漢服商家還曾推出「彼岸花」圖樣的漢服。從此,本來於傳統文化中連「花譜」都排不上的石蒜,開始在年輕人亞文化間有了知名度;不過,此事看似小,實則是日本長年以來「文化入侵」的又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