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古蜀人如何煮飯吃飯? 出土陶器富設計感且反映高超智慧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器震驚世界,不過其實當地也出土了很多陶器,反映出三星堆古蜀人的生活日常。近日三星堆博物館展出的一批陶器,就可以看到古蜀人煮飯吃飯的情況。

+3

據央視報道,通過1986年初在三星堆祭祀坑附近發現的「三足炊」,或許能猜測出三星堆古蜀人做飯的的方法。據介紹,三足炊足尖腿圓、頂個托盤,底下點火,可蒸可煮,中空的三足還可能會加水。而食物則放在托盤裡。有專家推測,三足炊可能還有蓋子。使用時,可在三足中間燒火升溫,如此一來達到蒸煮的效果。

在盛載食物方面,「高柄豆」可能就是古蜀人的碗。高柄豆最上面的盤口寬18厘米,中間細長的支架「豆柄」,高達46厘米,起到穩定作用的圈足直徑約17厘米,與盤口的1厘米之差,讓整件陶器顯得極具設計感。

其實,由於當時沒有桌子,沒有凳子,古蜀人都是席地而坐,豆柄就造得特別高。高柄豆是餐桌和餐具的結合體,一舉兩用,反映著古蜀人的高超智慧。

至於古蜀人的湯勺也許就是「鳥頭把」。據介紹,由於勺體太大太薄,只有勺把部分保留了下來。這些「鳥頭把」長度基本為10—30厘米,直徑約2—3厘米不等。

在距今約5000至2600年之間,三星堆文化的陶器業進入相當發達的階段,並採用手製和輪製兩大技術。陶器一般都裝飾有簡單的紋飾,有些是古蜀人用繩子按壓後的繩子印,有些是指甲戳出來的指甲紋,還有的則是手捏泥條粘貼到陶器上形成。在燒製過程中,為防止開裂,古蜀人還在陶泥中加入雲母、貝殼碎末以及石英砂等製成夾砂陶器。

目前,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陶器有數十個種類,尖底罐、鳥頭把勺、高柄豆、三足形炊具、長頸壺等最具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