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欖園嶺遺址發現先秦墓葬 出土精美玉鐲代表墓主顯赫社會地位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黃埔區欖園嶺遺址考古成果。截至周五(27日),該遺址在今次考古發掘中,合共發現先秦時期墓葬58座、出土各類遺物160餘件(套),其中包括一隻目前廣州所見玉質最好、保存最完好的有領玉鐲。
綜合《人民網》等內地媒體報道,今年6月起,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後,開展對欖園嶺遺址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實際發掘面積2000平方米。
截至目前,已清理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早商、西周至春秋時期共兩個時期的文化遺存,清理墓葬、灰坑、窖穴等遺跡200餘個,其中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早商時期墓葬6座、灰坑96處、柱洞47處、溝6條;西周至春秋時期墓葬52座、灰坑23處、柱洞4個,出土陶、原始瓷、青銅、玉石器等各類遺物160餘件(套)。
已發現的58座墓葬基本呈東—西方向,墓坑大小不一。有考古人員介紹指,墓葬內隨葬品的貴重程度,暗示了墓主人生前社會地位的高低。其中,M100號墓因墓坑相對較大,隨葬品數量多且精美,因此被認為是目前欖園嶺遺址等級最高的墓葬。
而在M100號墓中出土的一隻呈「雞骨白」色澤的有領玉鐲,則是今次考古工作中的重要發現之一。考古人員介紹,玉鐲的擺放位置為墓主人的手臂位置,所謂有領玉鐲,即指玉璧形鐲,內緣較突出,分別向兩面出棱,截面呈「T」字形。它是目前廣州所見玉質最好、保存最為完好的有領玉鐲,也從側面反映了M100墓主人社會地位的顯赫。
此外,今次發掘清理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早商階段的遺存文化內涵與鄰近的湯村茶嶺—甘草嶺遺址、沙嶺遺址第一期遺存、黃田村陂頭嶺第一期遺存相近;西周至春秋時期遺存以墓葬為主,年代以西周早中期為主,是本次考古最重要的發現,填補了中新廣州知識城區域西周早中期遺存的空白。結合多次考古發現,先秦時期的流溪河流域與增江流域之間的河谷地帶,是一條重要的人類活動和遷徙走廊,在珠江三角洲乃至嶺南地區早期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據介紹,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早於2015年6—8月,對天驕房地產項目範圍內的欖園嶺遺址西北部區域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並確認該遺址中有先秦墓葬等遺跡。同年9—12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發掘面積約2000平方米,清理西周至春秋時期墓葬52座、南越國時期墓葬1座,出土文物100餘件(套)。
2020年7月和2021年4月—5月,配合黃埔區國有土地出讓,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出讓地塊中涉及到的欖園嶺遺址剩餘部分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確認有西周至春秋時期墓葬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