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我的國|率香港海員發起工人運動 蘇兆徵成為中共早期領導
央視旗下的「大灣區之聲」,近日推出9集「微紀錄片」《我的家我的國》,並稱這是「香港年輕學子追尋先輩愛國愛港的歷史足跡,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在「海之魂」這一集中,在北京大學修讀中共黨史專業的香港學生劉詩朗,與攝製組一起尋訪,蘇兆徵如何由一名香港海員成長為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的故事。
影片中,劉詩朗在北京訪問到現年74歲的蘇兆徵的外孫女譚聯娜,談及到外祖父時,譚聯娜說,「一個從老家出來的這麼一個窮人,他怎麼能夠逐步地得到大家的擁護,一個是信仰、一個是為誰,他如果不是為了廣大的勞苦大眾的話,他光喊口號沒有用。」
時間還要追溯到1903年,出生於珠海淇澳島的蘇兆徵18歲時,來到香港討生活,成為彼時香港十萬海員工人的其中一員。而當年香港的海員不僅要在船上做最苦的工作、賺最少的工資,還會受到包工頭的剝削。1921年3月,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上環德輔道中137號選址成立,成為中國最早成立的現代工會組織之一,蘇兆徵正是發起人之一。
在三次向各輪船公司資本家提出增加工資、改善待遇、取得海員就業介紹權以及取消包工剝削等要求被拒後,1922年1月12日,海員工會決定舉行罷工,蘇兆徵還在現場動員工友,「我們鬥爭,是因為我們受壓迫受得太厲害,要想不受壓迫,就得鬥爭,這就是出路。」
香港海員的罷工行動還獲得了中國共產黨的大力支持,共產黨廣東支部發表《敬告罷工海員》書;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還發動各地工人成立「香港海員罷工後援會」。1922年3月4日,「沙田慘案」發生後,蘇兆徵領導罷工委員會與港英政府、資本家進行鬥爭,香港各行業實行總同盟罷工,聲援香港海員。迫於壓力,港英政府與外國輪船資本家接受了罷工工人提出的所有條件,而歷時56天的「香港海員大罷工」宣告勝利結束。
影片還訪問了香港海員工會主席張世添,他表示,「罷工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背後是對於這個殖民政府的憎恨,所以香港海員是反帝反殖的先鋒,香港這個地方應該是反帝反殖的英雄城市。」
而在蘇兆徵從事工人運動的同時,香港有一批年輕的知識分子在宣傳馬克思主義,並建立了中共黨小組,時常到海員中宣傳革命道理。1925年春,蘇兆徵去到北京大學紅樓,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進行談話,李大釗向蘇兆徵分析了工人運動中存在的問題與講解黨的綱領。蘇兆徵亦是在此次談話中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李大釗便成為了他的入黨介紹人。
1925年6月,以「反對帝國主義」為政治訴求的、歷時一年零四個月的「省港大罷工」爆發,擔任罷工委員會委員長的蘇兆徵還指出,「我們此次罷工並不是為工人階級的利益,而是為全民族的,要達到取消不平等條約是全國同胞得到解放。」
此後,在1927年的八七會議以及1928年召開的中共六大上,蘇兆徵分別當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成為中共核心領導人之一。至1929年2餘鵝,蘇兆徵因病在上海逝世,在他彌留之際,曾對前來看望他的周恩來、鄧小平、李立三、鄧穎超等人說,「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奮鬥,大家同心合力起來,一致合作達到我們最後成功。」而這句遺囑亦被鄧穎超迅速記錄下來,目前遺囑仍存放於中央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