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奪金後「獲准」認祖歸宗 女性入宗祠將是「新傳統」?
東京奧運會剛剛結束,精彩的賽事讓許多民眾被奧運選手「圈粉」,也使眾多得牌選手宛如明星般走紅。近日大眾最為關注的話題,就是在奧運會上勇奪女子10米跳台金牌的14歲跳水小將全紅嬋。
全紅嬋在奧運會上超高水平的優異表現,不僅讓她迅速爆紅,也很快讓全網得知其家庭狀況,亦吸引許多網紅到全紅嬋老家打卡、拍照,但這些行為皆使她的家人不堪其擾。
在當地政府呼籲粉絲別打擾全紅嬋家人休息後,卻傳出廣東省湛江市全氏總支本家,要追認全紅嬋為26世孫,還要修訂家譜、立門族牌位、匾額、讓全紅嬋這支門第加入到本家宗祠,未來她將會獲得獨立牌位。
消息傳出後,旋即引來中國大陸網友正反兩面爭論,支持的人認為:「這是好事,畢竟過去女性很難進宗祠、族譜,且沒有全氏家族祖宗哪來的全紅嬋呢?」。但更多民眾認為這是全氏祠堂在蹭熱度,對於已經是2021年的現代社會了,竟然還有宗族、宗親會等組織,多有「夢迴大清」、「今夕是何年」之感。
不過,若從整體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宗族、祠堂與由來已久敬祖、祭祖文化息息相關,祠堂除了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場所,也是儒家傳統文化的象徵之一。
在儒家禮制規範下的過去傳統社會里,認為漢人女性的一生需經歷為人女、為人妻到為人母,要「男有室,女有歸」,這輩子才算完整。由此可知,夫家才是女性生命中最後的歸宿。
不過由於漢人女性的地位低於男性,明清時期的宗祠、族譜一般都不會列入女性後輩的名字,而嫁入夫家的婦女,在男方的族譜中也只獲得「某氏」的記載,而非全名。
不可否認,過去的儒家思想、宗族制度的確相當重男輕女,但部分網友因全紅嬋與全氏宗族一事,將其上升到「地域黑」,說南方都封建迷信,那又太超過了。
在現代社會下發展的傳統宗族文化,並非是守舊、一成不變的。女性如今在職場也能擁有一片天,許多帶有性別不平等的傳統習俗、觀念,比如:女兒不可以於過年除夕、初一時回孃家;嫁出去的女兒拜孃家祖先會搶福份等,也被拿出來討論、修正。
上述針對女性的陋俗,逢年過節就會成為話題,不過近年台灣許多宗族、宗親會都適時地做出調整,像是2020年台灣新竹縣湖口鄉的盧姓家族,便打破傳統,讓未婚嫁、離婚的姑婆(客家話),其牌位可以入祀宗祠。
對於全紅嬋未來將入宗祠一事,也有四川網友表示對於宗族、宗祠大可不必過度解讀,宗族活動大部分都是在祭祖、很多宗族都已改革,無論男女出生即入族譜、族內男女老少皆有地分,還會幫族裏貧困人家在村裏找工作,上大學的族內子弟還有獎學金可以拿。認為不該憑着清代以來的刻板印象,就認為宗族都是負面的。
不過網友對於全紅嬋入宗詞一事,更多的是感受到社會功利、現實的一面,尤其全媽媽受訪那句「嫁過來這麼多年了,也是第一次知道自己還有這麼多親戚」,讓網友感慨「人一窮連祖先都不認識你」、「只有光宗耀祖才配做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