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阿部藏品」閃耀台北故宮 「遺珠」特展呈現唐宋元名迹

撰文:林君穎
出版:更新:

延遲一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於日前開幕,台灣恰好將防疫警戒降為二級,台北故宮博物院為此終於能夠展出「遺珠──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書畫」特展。由於借自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的40幅書畫藏品,許多為藝術史上赫赫有名、卻剛好是博物館典藏中所缺少的那塊拼圖,因此該展名稱以「博物館心目中的遺珠」來命名。

受到疫情影響,延後展出的「遺珠──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書畫」特展,終於在東京奧運開幕後順利展覽。圖為大阪市立美術館館藏的傳宋代畫家郭忠恕《明皇避暑宮圖》。(台北故宮供圖)

大阪市立美術館不僅是日本國寶級文物典藏機構,還是全球中國書畫收藏的重要單位之一。該館早期的重要館藏,來自東洋紡績株式會社社長阿部房次郎的收藏,1943年由其子捐贈共計160餘件的中國書畫,稱為「阿部藏品」。其藏品之內容可媲美美國收藏家顧洛阜與王季遷的中國書畫收藏。

由於阿部房次郎深受日本史學家、漢學家內藤湖南提倡的「東洋的東西要留在東洋」(內藤湖南認為所謂的「東洋」,包括中國、印度、西域、滿蒙等地文化)的觀念,因此於1920年代開始積極在中國、日本蒐購字畫精品。

這次赴台展出的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之「阿部藏品」,多件於中國藝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其中包括了據傳由唐代畫家、天文儀器製造家梁令瓚臨摹之魏晉南北朝畫家張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張僧繇是與顧愷之齊名的魏晉南北朝畫家,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便出自於他。

雖然《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為摹本,但其筆墨均勻、圓潤,頗有原畫之風。(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該作品是圖文並存的圖卷,描繪五星二十八宿的樣貌。文獻記載張僧繇的繪畫擅用漸層、漸染的凹凸畫法,來表現立體感。台北故宮書畫文獻處科長何炎泉表示:「除了畫中的人物圖像值得研究外,畫工亦是一絕!」所有的人物線條都十分均勻、圓潤沒有粗細之分。後世評價認為是最接近張僧繇畫風的摹本,亦是中國藝術史上的重要畫作。

這次赴台參展的精品還有五代時的畫家李成及王曉共同創作的《讀碑窠石圖》。何炎泉說明「李成的作品於北宋就不傳」,北宋書畫家米芾曾於著作《畫史》評「無李論」,可以推測由於戰亂,使李成的真跡稀少,多摹本傳世。而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館的這幅畫,被認為是最接近李成風格的作品。

《讀碑窠石圖》最引人注意的即是畫中的枯樹。宋代書畫的特色在於相當寫實,與明代書畫流行寫意風格相當不同。(台北故宮供圖)

展品之一《讀碑窠石圖》畫的是曹操與楊修的故事,即成語「絕妙好辭」之典故。史載李成擅畫「蟹爪枝」,通過毫無葉子的枝枒,表達出冬天的寒冷與蕭瑟。雖然該幅畫作的「蟹爪枝」相當生動,不過台北故宮亦典藏李成的學生郭熙的作品《早春圖》,以及其他傳世畫作,學者判斷師徒間的水平應不相上下,將作品相互參照後,認為《讀碑窠石圖》應是摹本。

此外,描繪的景物清潤秀雅、善於將山水與界畫相結合,呈現出巍峨壯麗的亭台樓閣穿插於山谷之間的構圖,後世稱其為「燕家景緻」的北宋畫家燕文貴,收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的《江山樓觀圖》亦赴台展出。此畫最大的特色在於樹木有動態感,呈現出快被強風吹倒般的風雨畫作;另外,紙本作畫於宋代相當罕見,《江山樓觀圖》為罕有的紙本畫作。與張僧繇相比,燕文貴的山石線條的粗細變化大,筆墨相當生動、靈活。

《江山樓觀圖》呈現出風雨下的景色,在粗細分明的筆墨下,樹木有着動態感。(台北故宮供圖)

除前述以外,還有多幅名畫如元初畫家龔開的《駿骨圖》、米芾之子米友仁《遠岫晴雲圖》等。

台北故宮亦從館藏中精選相關10幾件書畫同室並列展陳、來相呼應,像是米芾《致景文隰公尺牘》及《書論書》、宋徽宗《溪山秋色圖》等。其中有不少是清宮舊藏精品,更是傳世孤本,此次的展覽頗能彌補台北故宮典藏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