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建築規模最大天文館上海亮相 牛頓英文首版著作將被展出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周一(5日),上海天文館在經歷了1700多天的建設之後,迎來了首批壓力測試觀眾,並擬於7月18日正式向公眾開放。
據悉,位於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上海天文館,佔地面積約5.8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8萬平方米,是全球建築規模最大的天文館。

據介紹,上海天文館主建築以螺旋形態構成「天體運行軌道」,圓洞天窗、球幕影院和倒轉穹頂三個圓形元素,構成了「三體」結構,詮釋了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在主建築外的景觀區域,上海天文館還設計了3組螺旋形的綠化帶,從主建築向外自然延伸出去,象徵著星系的旋臂,並與外圍的「星空之境」公園銜接,形成建築與生態的有機融合。

據了解,上海天文館項目工程造型複雜,施工難度大,整個天文館幾乎所有混凝土和鋼結構都採用不規則形狀,建設過程中攻克多項空間結構技術難題,如建成中國罕見的懸挑長度36米、最大寬度61米建築鋼結構空間,「懸浮」於混凝土殼體上方外徑30米、內徑23米的球幕影院,僅少量點支撐的200多米長旋轉步道以及直徑40米的倒轉穹頂等。

而在天文館主建築內,設計者打造了「家園」、「宇宙」、「征程」三個主題展區及「中華問天」、「好奇星球」等特色展區,並配有8K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星聞會客廳、望舒天文台、羲和太陽塔與星空探索營,全景展現宇宙圖景。館內還採用體感互動、數據可視化、AR、VR、生物識別等各類展示手段,集視、聽、觸於一體。在300餘件展品中,原創比例高達85%,互動展品佔比50%以上。

+3

在天文類文物方面,上海天文館徵集了總數超過120件(套)珍貴的文物藏品。包括牛頓、伽利略等世界著名科學家的原版著作,其中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英文版第一版(1729年)就在展出文物當中。

此外,作為上海「十三五」期間重大的市政文化公益項目以及重要的科普基礎設施,上海天文館於2016年11月8日開工,歷時5年建成。目前,上海天文館擬於7月17日正式開館,7月18日起對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