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文化瑰寶:現代數碼科技保育敦煌千年藝術
當知道「數碼敦煌工程」,你會否以為只是把所有敦煌莫高窟的洞窟拍一下照片就已經完成數碼保育工作?但其實要把超過1600年歷史的洞窟所有細節都保存好,單單一個洞窟就已經需要拍攝多達4、5萬張相片,加上要面對洞窟環境複雜的問題,令保育工作的過程困難又艱辛,但為了決心保育這個世界文化瑰寶,依然吸引到不少年輕人參與,確切體現了文化的傳承。
數碼採集工程浩瀚 保育工作人士努力不懈
敦煌研究於80年代末開始進行數碼採集工程,經過30多年的努力,已經完成了230多個洞窟的數碼化,令他們可以「永久保存」。需要長時間進行數碼採集工作,是因為要紀錄到洞窟的全貌和所有細節,令之後大家可以100%知道洞窟全貌。為此,保育團隊對壁畫進行圖像採集的精度是300dpi(每英吋點數),即是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壁畫,就需要拍攝上千張照片。而拍攝的環境除了複雜,光線亦不足,拍攝窟頂、塑像、佛龕等的技巧都不是普通相機可以操作到,所以後期處理圖像的過程也必須非常細緻,當中要涉及比對、拼接、修正,還原和保存洞窟現狀的工作,即使如絲般的幼線同樣要好好處理對齊,所以如果花一年時間採集照片,後期拼接處理就有機會用上三年。而保育工作人士在採集的過程,除了要夠專注之外,亦需忍受長年累月於洞窟工作的寂寞,但有80後的工作人員指只要換來參觀賞者的一句「太精彩!」,知道可以把中國文化傳承下去就感覺自己辛苦的保肓工作是值得的。
數碼全面展示 千里之外盡情欣賞
雖然大家都好想親身到敦煌欣賞舉世聞名的藝術,但原來遊人會令洞窟氣溫上升,同時排出的二氧化碳濃度亦會提升,兩者同樣都會加速洞窟內壁畫和彩塑的老化,帶來不可修復的破壞。所以數碼敦煌工程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大家可以於千里之外欣賞千年藝術,同時不帶一點影響。所以於2014年,敦煌莫高窟數碼展示中心(內地稱「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成立,大家只要登錄「數字敦煌」網站,就可以細細欣賞幾乎所有數碼化的成果,每個洞窟的現狀、介紹、歷史、以及全景相片,全部一目了然。時至今日大家可以只需用手提電話,由微信程式(內地稱「微信小程序」)版本的線上展覽「雲遊敦煌」,就可以欣賞壁畫雕塑細節,認識佛教故事,甚至收看知識普及的影片或直播,於2020年推出一年多的時間,就吸引了4,000萬人次到訪。
除了線上展覽,這些數碼資料亦用線下展覽,近幾年,敦煌在北京、上海、深圳、福建、雲南等地就進行過1:1的實地展覽。而香港亦於2018年舉行敦煌展覽,採用數碼影像記錄、三維信息提取、虛擬現實重現的方法,重現敦煌主要洞窟的內容,可見敦煌數碼化成功令這個文化瑰寶可以無遠弗屆地傳承下去。
想了解更多有關「文化傳承」的資訊請到: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zh/cultural-learning/cultural-heritage
想了解更多有關「當代中國」的資訊請到: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zh/home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