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qlo童裝慘成「騷身材」工具 網紅審美「幼童化」究竟迎合誰?
世界迎來第110個三八國際婦女節(IWD)之際,中國成年女性熱衷試穿日本服裝品牌優衣庫童裝在網絡空間上引發關注。某些並不符合童裝尺寸的成年人故意試穿童裝後在網絡上曬圖譁眾取寵的行為遭到網友指責,這亦進一步引發了大眾對「白幼瘦」審美風格的聲討。
隨着女性在當代社會地位的提高,有關女性的話題在社會中逐漸呈現出有增無減的趨勢。繼A4腰、反手摸肚臍、筷子腿、鎖骨放硬幣、BM風之後,中國社交平台又興起的這種新炫耀身材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被網友戲稱是在變相製造另一種「身材焦慮」。
「成人穿童裝」並非近日才出現在大眾眼前,實際上是對去年夏天爆紅的小碼女裝「BM風」的延續。所謂「BM風」,是從意大利小眾品牌Brandy Melville衍生出來的穿搭風格,露臍短上衣、吊帶衫及迷你短裙是該品牌的標誌。同時,它所有衣服的尺碼幾乎都是XS、S碼,亦因於此,網絡上便出現了以能穿上BM衣服為榮的「風氣」,更是側面給予了在主流審美觀念裏「以瘦為美」的「肯定」。
大眾審美逐漸「幼童化」
對於熱衷於穿小碼童裝的女性,一方面,不僅因為童裝可以將自己裝扮成少女的樣子,另一方面,相對於成人來說,較為緊緻的童裝也可以展現出自己完美的身材曲線。當下網絡社會大肆宣揚的「純欲感」亦是能在一件童裝上得到展現。
試穿童裝與追逐「BM風」的消費者都有着不謀而合的共通點,亦是成年女性對「白幼瘦」的「趨之若鶩」。「白幼瘦」成為了當下描述女性「年輕化」特徵的符號,顯小、幼齡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對女性「第二性徵」的印象,相對的,也就增添了女性身上「安全」、「幼小」、「無辜」等標籤,進而在某種程度上更容易激起男性的保護欲。深究其因,是中國普世審美價值觀仍是男權社會凝視下的審美投射。
但「白幼瘦」所帶來的陷講往往很容易被忽視。在中國社會市場無節制的消費「白幼瘦」、成年女性盲目追求「白瘦美」的畸形審美趨勢下,成年人的目光逐漸聚焦於未成年人身上,那有沒有可能為「戀童癖」打開了窗口?進一步而言,有沒有可能增加兒童性侵案件的發生?這都很難以下定論,但可以明確的是,這類病態的審美趨勢將變相的形成一種追求低齡化、幼童化的審美倒退。
容貌焦慮與身材內卷
在網絡審美的影響下,「美」 愈發變得千篇一律。無論是熒幕前的明星還是平凡人都多少被「以瘦為美」的單一審美觀綁架。譬如體脂30%的中國大陸女藝人江映蓉被嘲不敬業;中國台灣女演員陳妍希在《神鵰俠侶》中飾演的「小龍女」被嘲諷臉圓的像「小籠包」,直呼「毀童年」。
但另一方面,懷孕後仍保持苗條身材的女明星在網絡上卻受到吹捧;2020年爆款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本應要發掘不同年齡女性的魅力,觀眾卻還是將關注點放在姐姐們成功保持「少女感」的身上。由此可見,當下女明星的身高、胖瘦、容顏已然成為了度量藝德高低的標準。
這樣一種趨於病態的審美觀,對社會普通人來講更容易引發負面情緒。據中國青年報對中國2,063名高校學生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59.03%的大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慮。其中,普通流行的「單調審美標準」是導致容貌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BM風」到小碼童裝,這群優衣庫「試穿之意不為買」、熱衷展示「縮骨大法」的女孩,彷彿也進入了某種內卷狀態。保證身體健康的前提下有些人以「白幼瘦」為美這並沒有問題,但問題在於不應讓它成為「美的標準」,更不該順應中國傳統的「以男性為創造主體,以女性為關照對象」審美模式。如此一來,不僅沒有跳脱出傳統男權社會審美觀的窠臼,還成為了束縛女性發展的精神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