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大連陶藝家做8年泥土實驗 掌握獨門技藝 外媒:中國罕有
現居浙江杭州的85後陶藝家曲晶,來自遼寧大連。自2012年起,曲晶就開始鑽研一件,在眾人眼中極其冷門的事情——「泥土實驗」。8年多的時間,曲晶掌握了用幾百種不同的泥土,燒製出不同質地的器物的獨門技藝,還常常在燒製的陶製品未出窯之前,就被預訂一空。
曲晶在25歲獲得了全國美展優秀獎,並受邀到各大國際陶藝交流展,更有南韓、日本、土耳其的外媒將其讚譽為「中國罕有」。
目前,曲晶在杭州有一間自己的工作室,主要以做茶器、食器、花器等生活器物為主。她選取的材料全部來自大自然,過程中不拉胚、不借助機器(拉坯是是將製備好的泥料放在坯車上,用輪製成型方法製成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的坯件)。只是通過無數次的配比、用雙手摔打、燒製,而製出器型獨特的器物。
曲晶獨特的創作方式,靈感來源於8年前中國美術學院陶藝系的一次專業課上,她發現所有人做的東西非常相似,創作手法也比較單一,還因自己的體質敏感,長時間待接觸釉料後身體產生不適,便產生了「是不是我們從一開始就被材料限制住了」的思考,還下定決心改變材料,從源頭上解決問題。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挖了些學校後山茶田的泥土處理、燒製。從那以後,她開始收集各地的泥土,測試它們在不同的配比、厚度、溫度下燒出來的狀態,並將這些實驗結果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上。她還通過上山挖土的過程觀察路上的植物的紋路,來找尋創作的靈感。
曲晶稱,因為自己常常要上山挖土,每天身上都沾滿土和灰,還被清潔阿姨問到,「你這個小姑娘怎麼搞裝修搞了一年半還沒好啊?」她還說,「今年是我做泥土實驗的第8個年頭,除了我,國內幾乎沒有人做這件事」。
曲晶介紹指,燒製陶藝並不是短暫的事情,大概是因為真的喜歡,才會願意慢下來。「幾天、半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等待泥土慢慢發酵」。但是,其中也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例如梅雨季泥土的濕度較大,可變性就會更多,燒製出來的器物不是單一的純色,表面會有更多的星星點點,也可能爆出一個氣泡,或形成一處凸起。「這是陶瓷很迷人的地方,能給我帶來很多靈感和創作慾望」。
曲晶說,「我丈夫也是做和大自然相關的工作,所以我們非常了解和欣賞彼此。每次出窯不太理想的時候,反而是他最開心。他就可以把這些燒壞的東西拿去他的辦公室裡重新利用起來。這麼多年,他那裡留著的我做的器物可能不比我這兒的少。現在想想,他可能一直在用這種方式來默默地鼓勵我」。
起初,曲晶並未得到家人的支持,但近年來她的家人亦漸漸理解了她的工作。「我想,自己還是確實喜歡這個事情,想把泥土實驗繼續進行下去」。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