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山石窟佛首失落近百年終回國 登央視春晚首亮相成焦點
周四(11日)晚上,流失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亮相央視春晚的舞台,在回歸後首次與觀眾見面。據了解,佛首於2020年12月12日12時由日本回歸,是2020年回歸的第100件流失文物。
周五(12日)起,佛首將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咸同斯福——天龍山石窟國寶回歸暨數字復原特展」中展覽展示,特展將延續至3月14日。
位於山西太原的天龍山石窟,開鑿於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石窟中的佛像具有神態高雅、體態豐滿、姿態優美的特徵,被認為是外來藝術向中國石窟藝術轉變時期的典型作品。經歷隋唐興盛後,天龍山石窟到宋元時逐漸衰落。20世紀初,天龍山石窟被重新發現,開始受到關注並引發搜藏熱潮。但是,20世紀20年代,在日本古董商驅動下,天龍山石窟遭到大規模盜鑿,逾240尊雕像被盜,幾乎所有造像頭部,甚至造像全身被盜運至中國境外,現收藏於日本、歐美博物館以及私人手中,破壞程度在中國石窟寺中最為慘烈。
據了解,佛首從發現到回國,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2020年9月14日,國家文物局監測發現,日本一間拍賣行擬於東京拍賣一尊「唐天龍山石雕佛頭」,疑似為山西省太原市天龍山石窟流失文物。經組織鑑定研究,判斷其確屬天龍山石窟第8窟北壁佛龕主尊佛像的被盜佛首,年代為隋代,於1924年前後被盜鑿並非法盜運出境。於是,國家文物局於2020年10月15日致函拍賣行,要求終止與該佛首相關的拍賣和宣傳展示活動,予以撤拍。翌日,拍賣行積極配合,作出撤拍決定,終止有關宣傳。國家文物局與拍賣行董事長,浙江杭州的旅日華僑張榮取得聯繫,鼓勵促成文物回歸。
2020年10月31日,張榮與日籍文物持有人談判完成洽購,經國家文物局溝通,決定將佛首捐獻中國政府。2020年11月17日,佛首被移交至中國駐日本使館保管。2020年12月12日12時,佛首被安全運抵北京,當日點交入庫。由此,這尊佛首成為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歸國的天龍山石窟流失佛雕。
經過各部門的研究鑑定,與1922年3月拍攝的《天龍山石窟》圖版35和1923年10月拍攝的《天龍山石窟》圖版41所示第8窟北壁佛龕內佛像的原狀圖片相比較,佛首臉型、五官、形神高度吻合,特別是右臉頰的斑駁痕跡,從右眼瞼下向右耳延伸擴展的形狀,與實物完全一致。
經檢測,這尊佛首長33.7厘米,寬30.4厘米,高44.5厘米,重55.5公斤,主要由石英和方解石構成,符合山西天龍山岩體特徵。佛首內部一致性較好,無顯著裂隙。頂部和耳部發現彩繪痕跡,推斷佛像原始狀態應有彩繪。鼻翼及鼻樑部位存有機材料,推斷有修復經歷。細觀這尊佛首,面部表情十分慈祥,嘴角微微上揚,眼睛彷彿也笑得瞇成一條縫。
據了解,第8窟是天龍山石窟最大的洞窟,建成於隋代,距今已經一千四百餘年。這尊佛首回歸後,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據有關專家介紹,流失文物回歸到原屬地,是文物保護的國際共識,等待時機成熟之後,有關部門會將佛首送回山西太原的天龍山。
(網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