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門派」存在嗎 解密中國傳統武術的虛與實(下)
近期中國大陸出現一位自稱「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的馬保國先生屢屢登上熱搜榜,除了在某些網站不斷大量湧現惡搞他的視頻,馬保國口中「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尾汁」(好自為之)、「我大意了,沒有閃」等金句,也成為網民製作網絡表情包的素材來源。「馬保國現象」除了體現當前網絡世界蓬勃發展與集體創作的創意無限,也反映中國傳統武術與現代格鬥技之間的「較量」,以及人們對武術「門派」的種種迷思。《多維新聞》專訪任教於台北市中山女中的國文科教師林世奇,請他以教拳27年來的經驗分析一般人對網絡約架和武術「門派」的錯誤認知。
此前,《「武林門派」存在嗎 解密中國傳統武術的虛與實(上)》已經刊出,今刊出下篇。
當代「功夫宗師」輩出?! 實則文化騙子
無論是近期馬保國的「閃電五連鞭」,或過去戴廷龍的「凌空勁」,影視作品《葉問》、《一代宗師》,都在過度誇大中國傳統武術,讓人看了神乎其技的感覺。2017年,中國大陸體育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武術賽事活動監督管理的意見》,規定不得自創門派、私下約架、惡意攻擊、相互詆譭、歧視他人;不得自封「大師」、「掌門」、「正宗」、「嫡傳」等稱號以誤導群眾。對於大陸政府出台這些限制性措施,林世奇認為,並非這些人會對政府統治造成威脅,而是這批人玩過頭了,對社會風氣影響惡劣,不得不加以禁止和導正。
所謂「門派大師」的浮濫,並不是什麼文化復興,反而顯現了文化力量的不足。正因為底藴不足、缺乏文化自信,所以人們對這種虛妄的東西才會有所渴望,這些文化騙子才會有市場,以此進行營銷撈錢。大陸官方立下這些規定,不過防止文化被惡搞、社會更浮躁而已。台灣之所以沒有類似的規定或限制,不是因為在台沒有文化騙子,而是台灣的情況沒有嚴重到需要這樣處理而已。
至於現代人跟風習武方面,林世奇認為這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想學就學,只要經濟許可,不必干涉。至於受騙上當,這就像詐騙集團猖獗,政府三令五申,到處都在提倡防止詐騙,但想騙的、會騙的還是能得手,不是提倡不力,有時是受騙者過度軟弱。人只要沒有過多的貪慾,對現實沒有太大的焦慮,對於那些誇大胡扯的神話,最多也就是一笑置之,又怎麼會受騙上當?況且與詐騙集團相比,這些假武術能騙到的比例很低,影響不大。若要推廣武術知識,應該尋求更有意義的目標,不必以防騙為目的。
網絡約架只為賺流量和利益 無關榮譽
針對近年網絡上「武術約架」的影片廣為流傳,例如綜合格鬥運動員徐曉冬約戰魏雷(雷公太極)、馬保國(渾元形意太極門)、丁浩(詠春拳)、呂剛(詠春拳)等人,想證明現代格鬥技優於傳統武術。不過林世奇卻認為,這種「武術打假」、「網上約架」現象,不過就是種商業的營銷手法罷了。
林世奇表示,現代對傳統武術教學的宣傳,有的靠武俠魅力編故事,有的偽造各種「門派」宣傳。這些人玩過頭了,練現代搏擊的人就回過頭來玩他們,藉着「武術約架」提高自己的流量,有流量就有打賞、現金流,以此牟利。換句話說,這些活動多以實際利益為出發,你靠吹牛吃飯,我就靠打假吃飯,這裏面沒有什麼太高尚的東西,和師門榮譽也沒太大關係。
至於中國傳統武術界有沒有彼此的較勁呢?林世奇回答,這是一定有的,例如保鑣護院時真正的生死決鬥,或者是清末以後才有的擂台。不過關於擂台賽,本是從外國傳入中國的舶來品,歷史上並不多見,比較有名的是1954年在澳門的「吳陳比武」(太極拳吳公儀、白鶴拳陳剋夫)幾乎成了笑料。至於後來創辦「精武體操會」(後改為精武體育會)的霍元甲於1909年至上海與英國大力士奧比音「比武」,或者精通形意拳、八卦掌的韓慕俠於1918年在北京六國飯店(今華風賓館)擊倒俄國大力士康泰爾,那都是爭民族尊嚴,不是什麼「門派」較勁。
中國傳統武術來自實戰 練武回應內心初衷
電影《一代宗師》有句台詞稱:「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躺下囉,站着的才有資格講話」。林世奇也認為,所有的武術要在過去的社會中留下來,都是靠實戰檢驗,打贏了就站着說話,打輸了就躺着閉嘴。傳統武術是經過歷史洪流選淘後的文化結晶,但時空劇烈變化,這種「活遺產」未必能完全保留。我們現在能看到的,至多是這個時空裏接收的僅有信息,根據學習者的資質和努力的程度,在身上「長」出來的東西,僅此而已。這些練拳的人只能代表他自己,不能就等同於「傳統武術」的全貌。
林世奇強調,傳統武術是冷兵器時代遺留的產物,但冷兵器時代已過,我們看到的,只是傳承者身上的「殘留物」。正因每一個傳承者的師承、聰明才智、毅力相異,所以身上能體現的傳統武術價值也各不相同。如果要替中國傳統武術發展說句話,應該是回到「學習者」的位置與心態上,問問自己練出了多少東西,領悟理解了多少,能為它詮釋、提升到什麼地步,並且要記得:我們沒有資格替它回應什麼,只要想着回應自己:為何要練武?武術的價值在哪裏?如果能從中受益,應該怎麼樣調整才能更有效?這不是傳統武術要回應誰,是我們要回應自己。
對於如今傳統武術多在練習套路、缺乏實戰訓練,林世奇認為,傳統武術在舊社會裏發展成熟,本就是實戰功能的產物,但市場供需原則決定一切,經過時代環境的鉅變,傳統武術的存在條件已經不同,若大環境對實戰的需求不強,供應自然就會減少。要不要增加、增加多少實戰訓練,那是個人的選擇問題,想多做實戰就多做實戰,那是在學習和鍛鍊過程裏,自己決定要不要調整增減的東西,並不是傳統武術欠缺的。
小說電影引發「武學熱」?
過去在新古典武俠時期曾流行《江湖奇俠傳》(平江不肖生)、《蜀山劍俠傳》(還珠樓主)等武俠小說,甚至有人為此離家至深山老林「練功」,林世奇表示,那都是在二次大戰前,時代距今已非常久遠。如今武俠小說的閲讀人口正在以光速般流失,一個班上三四十名學生,看過金庸小說的不會超過三人,一般情況是零個。《葉問》系列電影拍完熱上幾年,也早就已經退燒了。要說修真仙俠、手機遊戲倒還有,哪裏有什麼「武學熱」?
現在的周末假日早上,若是在台北「國父紀念館」繞上一圈,90%都在跳舞,其餘10%中也許有練拳的,但也都是中老年人。換句話說,這個年代其實沒有多少年輕人想學傳統武術。這是一個3D當道的時代,一般年輕人的喜好,總是受到媒體網絡所影響,現在年輕人對武俠並沒有那些想象與熱情,除非影視媒體有新的創造力爆發、造成什麼旋風,否則沒有什麼發展「武學熱」的條件。那個時代,恐怕已經過去了。
針對「馬保國現象」,2020年11月28日,大陸《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發表《馬保國鬧劇,該立刻收場了》一文,批評馬保國「譁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口口聲聲弘揚傳統武術,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並呼籲熱衷流量、推波助瀾的互聯網平台,應馬上停止再為這種「醜行」、「鬧劇」提供傳播渠道。